今天,我想围绕儿童哲学这个话题进行说一说。也许,儿童哲学是一门特别高深的学问,但是我觉得作为一名儿童的教育者,我还是特别想要去走近它,去揭开它,去学习它。
意大利的哲学家家加林贝蒂曾经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那么,什么是哲学呢,在希腊人当中哲学的意义是“爱智慧”。他们觉得,问“为什么”是人的天性,而哲学就是回答“为什么”的学问,这么一说,我便已知一些所以然。因为,孩子本身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一生下来是这个世界的探知者,他们会像哲学家那样去追问事物背后的原因。所以说,儿童和哲学本来就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儿童哲学是什么?儿童哲学就是孩子们对周围世界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思考,认识,解释的一个过程,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不断地领悟和感叹,这就是儿童哲学。
我曾经在微信公众号上关注过一家幼儿园,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这个幼儿园他们一直在做探索和研究生活化课程。他们每个礼拜都会在公众号平台中上传一些孩子们的问题,记录孩子们对问题的讨论。我觉得这个做法特别值得老师去关注,值得我去学习,并且我发现他们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很多很多的一些教育活动设计都是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出发,围绕孩子们的这些问题和讨论展开教育活动。所以,就这一点做法上,我觉得他们是非常接地气的,真实的,并且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觉得一个幼儿园的课程可能就应该是这样子来的,从孩子们的问题当中来的,实施课程的过程就应该是我们了解儿童,学习儿童的过程,也是儿童成长的过程。
在略微弄清楚儿童哲学的含义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这份职业真是比较高大上的,也是比较了不起的,当然也是非常有挑战的,因为我每天和哲学家打交道呀!可是反过来想想自己具备了跟他们打交道的资本了吗?你拥有跟他们打交道的能力了吗?显然不一定。
既然孩子是哲学家,那么老师是什么呢?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幼儿园的园长胡华说,老师的角色就是倾听,记录和整理。深以为然!每个孩子都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是没有对和错之分,每个人的表达都是有意义的。
这样一想,儿童就是探索世界的哲学家,而老师则是探索儿童世界的哲学家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这句话意味着儿童的哲人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喜欢去问为什么,也喜欢被问。在我看来,老师也是一名哲学家,老师的哲人气质虽不能像孩子一样与生俱来,但是他一定具备由着由内焕发的那种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探索,理解,解释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不断地领悟和感叹,这就是儿童教育者的哲学。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话听起来特别的佛系,就像一句禅语一样。但是,其实这句话真的是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都应该去追求和践行的真理。所以老师如何去对待孩子们的问题,如何在孩子们的问题面前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以不评判的方式去保证每个孩子的声音都能够被听,如何做好记录和整理,做一名有哲人气质的教育者呢?
首先 ,和孩子去打交道,就需要我们老师用一颗特别纯粹又明亮的心去靠近他们,在靠近它们的过程当中,你就会像那些具有哲人气质的儿童一样,你会不断地充满着对他们的好奇心,你的脑海里会不断生发出一串问题,他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又为什么要这样子说呢......
其次,你又需要用一颗特别纯粹而又明亮的心去呼应他们,就像那些孩子一样,为了满足内心的好奇心,为了能够游刃有余的去回应孩子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这就一定会促使你自主自发的去查找资料,去解锁孩子的行为背后的一些原因和现象,然后去听懂他们的哲思哲意。
这样一想,或许每一个儿童教育者可以把生活与工作灵动结合,在工作中去捕捉每一次与孩子的对话,在每一次对话中去领悟儿童哲学,从而品味人生的真谛!
今天,我思考的儿童哲学,以及教师的角色也会触发着我对读书写作这件事的方向的重新思考。在读书中,我去学习哲学的相关知识;在工作中,我去倾听孩子们的问题;在写作当中,我又去记录和整理孩子们的哲思,我将如此三点一线,往复循环,告诉自己:要做一名有哲人气质的追问者,每天和孩子们追问,追问我们构成思想的根据和道理,追问世界的真理,OK,像这样的标杆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