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曾有人问,做临床工作好玩么?讲真,好玩,也平淡。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在听来访者讲他们生活中的故事,而且很可能是同一个故事,或者同一个主题的不同版本。一如歌里唱的:「银幕里,新主角,旧折磨」。只是呢,每一个来访者又都是独特的,总会带给我新的体验。
来者为何人?她已有一个多月没有上班了!
就我个人来说,我对我的来访者是有一些期待的,譬如年龄比我小一些,这样,我在心理上能有一些优势。所以听说这次来访的是一位年长于我的,我顿时就有些慌了。
看到了吧,即便心理师也是有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所以呢,在她走进我的工作室之前,我就给自己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好调整下我的情绪。
当来访者走进工作室时,我已收拾好我的慌乱,正戴着我的职业面具,静静地候着。我留意到,她情绪低落,有些局促,焦虑不安,但问候中显得很有涵养,思路也很清晰。
这位来访者42岁,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教师工作。据她讲,近一年来,她整天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的状态,总觉着能力有限,害怕工作做不好,会被别人说长道短。以致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已有一个多月没有上班了。
同时,她对声音也有些敏感,难以忍受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这让她心脏很不舒服,还伴有失眠、多梦症状,心中真是太苦了。
此外,她偶尔会出现心跳过速、头痛、尿频、不自主排便等症状,这已严重影响到她的正常生活。为此,她多次去医院做检查,但一直没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症。
讲完,她一个劲地问我她该怎么办、她该怎么办,满心地期望我能给她支个招,一招见效。那问题是,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作为心理师,我们总是很无知的,咨询的过程中多少会有静静等待些什么的时刻。正如有老师说,与来访者工作的过程就像钓鱼,改变的时刻就是鱼儿咬钩的那一刻;在此之前,咨询师除了潜心祈祷和等待什么都做不了。
我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时刻。
究竟怎么了?得从十岁时的一次演出说起!
可能是这等待让她有些尴尬了,也可能是我的陪伴和真诚让她有了触动,她幽幽地谈起她过往的生活。
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是国家干部,生活条件算是优越的了,但因为父母的工作太忙,在一起的时间少,她大多还都是和祖母一起生活。
父母间的感情很好,对她也倾注了很多的爱,但对她的教育还是非常的严格。不过,她自己也比较懂事,处处都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学习成绩始终很好。
对她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应该是,十岁时的一次登台演出。演唱时她忘词了,当时就觉得特丢人,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直到现在,她都很少再唱歌,单位有活动,她也总推说自己五音不全,唱不了。
再以后,像考试、演讲、表演、会见重要人物时,她都常有焦虑的体验,总想找个借口回避开。
还有让她耿耿于怀的是,学习成绩一向优秀的她,因中考时差了两分,没能考上重点高中。用她的话说,那感觉简直就是“天崩地裂”。
大学毕业后,她去了城区一所小学工作。工作中十分努力,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婚姻生活也算是美满的,夫妻关系极为融洽。爱人是一所中学物理老师,儿子今年也有14岁了。
从临床上来看,她自知力完整,求知欲强,态度恳切,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结合自评量表,可以诊断为焦虑症了。
有什么说法?焦虑已让她喘不过气来了!
其实,说到焦虑,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生活中见过一个焦虑水平比较低的人了。也许这个年代,也许这个年纪,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大家都喘不过气来。
焦虑是一种很特别的情感——你也许不知道你为什么焦虑,却一定会感受到自己的焦虑。也就是说,也许你抑郁,但是你不知道你的这种负面情绪是什么;但只要你焦虑,你一定会意识到,并把它和抑郁之类的情绪明确区分。在这个意义上,焦虑和痛疼是一样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区分焦虑与抑郁的方法,那就是,焦虑是对「未来会有危险发生」的担心,而抑郁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悲剧」的不快。
当我们被问题困扰时,焦虑会让我们更难做出决定,更不用说拿出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了。焦虑会导致我们对每一件事的过度思虑,从而陷入“想太多-更焦虑”的恶性循环。如何才能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呢?简单地想要停止想法是没有用的,那些想法会不断冒出来,甚至会更激烈。
在让来访者明白焦虑是怎么回事之后,我试图通过改变她的思维和行为来改变她的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我和她一起分析焦虑的成因,使她认识到自己过分夸大了某些事件的负性影响,譬如唱歌忘词并不丢人,这不能代表什么。同时,引导她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监控自己的意识活动,主动配合我的工作,逐渐克服焦虑。
能做点什么?按脱敏等级表逐级脱敏!
我们一起找出所有让她焦虑的事件,并按照焦虑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等级,制定脱敏等级表,然后从最不让她紧张的那一级开始脱敏。
咨询过程中采用放松训练使她在放松状态下想象脱敏,然后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找机会接触这一事件,即使有轻度的紧张也不要回避。第一级通过了再做第二级,逐级脱敏。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对照自己的问题,进行练习——
第一步: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保持室内安静,使自己全身放松。
第二步:开始想象自己构建的焦虑场景(从去参加公司活动的路上……到唱歌忘词)从低级开始想象,每想到一个场景保持30秒左右,想象要逼真、生动,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能回避和停止。
第三步:如果想象到一个场景确实出现了紧张焦虑情绪时,停止想象,用放松训练来对抗紧张焦虑。如果想象时没有紧张焦虑情绪就进行下级场景训练。
第四步:逐级而上,直到对最高等级的刺激不感到紧张焦虑为止。如出现强烈反应,就降级训练,一点一点地减少或消除焦虑。
有什么交代?一定程度的焦虑也没什么不好!
最后要说的是,已有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是能让人表现更好的。这和一种叫做「不现实的乐观主义」的心理现象有关。
大多数人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有这样的倾向:无视负面的信息,而偏爱那些能满足我们的反馈。我们通常会不理性地忽略那些会对我们造成负面作用的信息,而非常欣快地接受那些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有好处的信息。
研究指出,当人们焦虑时,这种「不现实的乐观主义」就会消失,变得能够客观地接受信息,从而导向更好的决策。也就是说,适当水平的焦虑能帮助我们客观认识我们的处境,而不是只看到好的一面。
此外,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如果我们经常觉得焦虑,这是智商高的表现。此前就有一个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相关性:焦虑水平高的人,在智商测试中表现更好,尤其是说话表达方面的智力。
在这,送大家一句德语诗人的话作为结尾:「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这或许是我们能对抗焦虑的最本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