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城上班,有一天收到老家桐城的求救信,说家里正在打官司。
原来张家对面是吴家,两家院子之间有条巷子,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打算占用它,张家人自然不同意,于是打起了官司。
张英了解事情之后,写了封信回去。张家人一见书信回来,腰杆都直了,张英可是在京城工作,一定有什么解决门路,不料打开信一看,竟然是一首打油诗: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也没办法,合计之后,只得按张英说的做了,拆掉原来的墙,往后退了三尺。这一举动可把对面吴家人看傻了,他们越想越觉得惭愧,也学着张家,拆墙让三尺。
这样,两家之间,多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争端自然也没了。
在《苏东坡传》中,苏轼和章惇年轻时是朋友,后来因为理念不同,两人渐行渐远。
到章惇当了宰相,视苏东坡为仇敌,把他一贬再贬,净派到偏僻、恶劣的地方工作。
但宦海难测,章惇晚年也失势了,被派到边陲海岛,广东雷州。
章惇的儿子写信给苏轼请求放过他爹,在回信中,苏东坡说:“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还用雷州“地虽远,无瘴疠”安慰章惇的家人。
无论张英还是苏东坡,都深深懂得:宽容是温暖的。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
人生就是一段长长的旅行,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大度,挥挥手,笑一笑,一切不愉快都将成为过眼烟云,张开双手,尽情和世界温柔相拥,毕竟,这个世界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