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边关快报打破了盛世的安静。
贞观十三年,高昌国王麹文泰私自阻断了大唐帝国与西域的往来,由于高昌国地理位置特殊,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道,唐太宗皇帝决定讨伐高昌国。
高昌国距离长安有七千余里,其中包括两千里沙漠,大漠白天热夜晚冷,还没有水草,大军难以前行。
高昌国王麹文泰认为高昌国距离大唐甚远,又有沙漠为屏障,进入沙漠中的人十中活一二,唐朝是不会对他动武的。就算动武,唐军长途跋涉而来人困马乏,他可以以逸待劳大败唐军。
伟人往往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勇气,如果遇到别的皇帝,很可能不会对他动武,可是他偏偏遇到了唐太宗。
太宗皇帝早就看穿了麹文泰心里那点小九九。
太宗皇帝认为既然所有人都认为大唐打不赢这场仗,麹文泰也会这么想,骄兵必败,凭此可以一战,这是其一。其二能活着走到那儿的人个个都是不畏死的英雄,后无粮草前有敌军,必能置于死地而后生,凭此也可以一战。
唐太宗皇帝立马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前往讨伐。
侯君集一人率两万人,一路因为粮草供应不上,沙漠的环境又复杂,等出了沙漠带去的两万人只剩下了五千人。
侯君集不愧是一个英雄,他带领这五千人最后打败了高昌国几万精兵。
侯君集神出鬼没,在高昌国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碛口,并迅速攻破多座城池,麹文泰听到消息后被吓的当天晚上病死,其子麹智盛继承王位。后其子麹智盛继位继续抵抗又被侯君集所打败,高昌国亡国。
侯君集能以少胜多灭高昌,不光是因为他出色的指挥才能和骁勇善战,更是因为他爱兵如子,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拥戴他,愿意为他卖命。
高昌灭亡后有士兵在高昌四处强掠珠宝,按军规当杀,被侯君集发现后并没有处罚这些人。
他爱他的士兵。他认为士兵能提着脑袋活着跟着他打到这儿,吃了那么多苦受那么多罪还不是为了发点财养家糊口吗?
政治家善于利用任何机会。
他纵容士兵强掠的事很快被人捅到了唐太宗那里,他的很多政治对手抓住这个机会大作文章,趁机落井下石参他,准备扳倒他。
很快他下下狱了,当所有人都参他的时候,他的死对手岑文本却战出来保他。
岑文本真的发善心了吗?他真的胸怀有那么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岑文本何许人也?
岑文本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善于文词,工于心计,任中书侍郎。
比起心计,整个唐朝恐怕找不到比他更可怕的人。
原来侯君集从隋末就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战立下不世战功,并策划参与了玄武门事变,在拥立太宗称帝时起了重要作用。太宗称帝后他被列为五大功臣之一,后又多次在开疆扩土立下奇功,可以说当时他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无人能比。
岑文本认为根据唐律,侯君集所犯的罪最多流浪三千里,而且侯君集功勋显著和皇帝又有特殊关系,最多过两年皇帝就会赦免侯君集,侯君集还会东山再起。
岑文本正是看透了侯君集在朝廷重臣中跟皇帝最久,皇帝欠侯君集的最多,感情最好,这次并扳不倒他。他认为既然一刀砍不死,又何必再砍?
真正的高手杀人总是杀人于无形之中,就是杀了你,你到死都不知道是谁杀了你。
人情是越还越少啊!虽然皇帝欠侯君集的最多,但是这些年侯君集因为那个不争气太子的事,太宗欠他的人情一点一点的还的所剩无几了,这次再还上一些就用尽了。以后太宗皇帝不欠他人情了,他就真的倒了。
当所有人都参侯君集的时候,作为侯君集的死对手的他决定站出来保侯君集。
这次保了侯君集不但可以为以后扳到侯君集打好基础,而且随了太宗心愿,他还能受到太宗重用。
皇帝召集大臣商议如何处理侯君集,中书郎岑文本以为侯君集是功臣大将,不能轻加屈辱,于是上书太宗请求将侯君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