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发展会大致呈现一种规律,它是呈阶梯状波动式上升的。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时间里,你会处在平台期,只有极少部分时间会出现质变。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阶段都存在复利效应,也就是在跨越某个阈值之后,价值增长会特别迅速,从而带来丰厚的回报。然而,在此之前,增长往往是特别缓慢的。
现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以我的人生经验来看,首先,事物的发展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即当你未能跨越那个阈值时,你所积累的一切会不断流失。其次,一旦停止努力,再次开始时不会从停止的阶段开始,而是要从零开始。虽然相比初学者你的学习速度会更快,但时间成本将大幅提升。因此,为了越过这个阈值,我们需要进入一段长时间的专注与“超级加速”状态,直至跨越阈值。
然而,这段时间会非常漫长,我们很容易感到懈怠。更为关键的是,可能会因为看不到前进的方向或无法正确评价自己而放弃。有时候,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形成的对比会带来巨大的心理痛苦,让人感到失落,尽管事情远非如此。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进行精细化的战略调整和自我管理。
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要妄图依靠强大的毅力来强行坚持。此时内心会备受煎熬,很快就会坚持不住,情绪和本能会产生强烈的内在对抗。这种内耗会迅速导致放弃。强硬坚持所带来的痛苦本身会促使这种对抗的发生。真正需要做的是让情绪和本能成为助手。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外界的正反馈和自我反思来调动情绪和本能,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获取正反馈呢?可以“以终为始”,为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将直觉和对未来的想象作为内在动力。当完成目标时,就会获得正反馈。如果正反馈验证了直觉和想象,它将进一步深化内在动力,让你更深入地前行;如果与直觉不符,也可以修正内在观点和方向。
不过,设定一个合理、恰当的目标并非易事。这是一个动态且灵活的过程,尤其在事业的早期阶段,可能需要不断尝试才能找到适合的目标。这个过程重复且无聊,此时自我反思至关重要。通过分析自我决策的流程、动机和执行效果,并持续改进,可以有效缩短这个过程。自我反思不是宽泛的,而是针对自身的差异化,需充分觉察生活的点滴,越精细越容易改变自己。
关于设置目标的原则,可以用“蹦一蹦摘桃子”来形容。目标既非触手可及,也非遥不可及,而是需要努力争取的。要注意,不要以打卡量作为目标,而是以具体的改变量和自身进步为目标,否则容易应付了事。设定好目标后,便进入完全聚焦的状态,全力冲刺。
极度专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稀缺的,所以需要间歇性的专注。改进方向有两个:一是延长专注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控制休息时间在五到十分钟内;在此期间进行简单的有氧运动、祈祷或放松,但不要娱乐,因为娱乐会消耗精力,无法真正休息。二是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在学习前不娱乐、运动后马上学习来加快启动速度。
最后,分享我的一些实操经验:
1. 现在我在事情完成后立马总结,加深印象;
2. 我先祈祷,再读书、规划,然后打篮球,最后进入工作状态,虽然前期准备稍长,但状态更专注高效;
3. 以前喜欢同一天看很多书,做多件事,但这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效率低下。现在设立明确目标,只做最重要的几件事;
4. 认知的真正建立需要反复实践,并非单靠读书。过程中会不断受到习性的干扰,需要不断训练才能习得,因此不必泄气,这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