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0 @ BEIJING
历史需要被记录,一个人也好、一件事儿也罢,或者仅仅是脑海里闪现的一个小小的想法,关乎于自己的事情,都应当在时间的缝隙里留下痕迹。而多年以后,它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故事”。
1
有我本人微信的朋友,可以从我的朋友圈里看到,大约从去年春节后,我开始了「地铁通勤一小时」阅读计划。起初只是一个契机,来自于《回到种子里去》这本书,后来慢慢发现,读一本书可以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不用非得发掘了一本好书,找一个整块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也不必因为一本久久“啃”不下来的书,而陷入到一种纠结或者摆烂的情绪当中。
就像这一本书,地铁上的那一个小时里,每天也就二三十页的进度,但读完其实也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
所以,后来,以及后来的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月总要至少读完一两本,虽然,过往的阅读中,主要还是集中在了《读库》和读库出版发行的其他书籍。但其实,读什么并不那么的重要。阅读本身,为我打造了另一个独属于我自己的「空间」,为我在手机以外,提供了另一种愉悦自己的选项,便已然足够。
所以,当今天依习惯,读完今日的内容,合上书,准备在王府井站下车时,车门旁的大哥(或者是大叔),跟我说道:
“现在在路上看书的人不多啦。”
我居然很闲散地,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自己都没想象到的三个字:
“无聊嘛。”
我是有一些吃惊于自己的这个答案的。过往的自己并没有真正想过这个行动的“为什么”。
它几乎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动因,就如一日三餐一样,简简单单,也就持续了下来。
所以,仔细想来,虽然是没过脑子的答案,但却好似真的说出了做这件事情的真谛:读书这件事儿,既不需要那么得努力,也没必要上价值到多么高大上的程度;当它成为了一件“排解无聊”的「小事儿」的时候,自然,就不费神,也有了趣味。
2
我的这个公众号,注册的时间非常之早——2015年,改名的次数非常之多——每每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遇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无处安放,便改个名字,写点东西下来。当然,真正开始相对高频和持续地输出,是在 2020 年疫情刚开始的春节前后。
起初,疫情还未肆虐到海外,因为对国内形势万分关切,便开始隐晦地写自己的情绪,后来逐渐写思考、写学习、写认知,甚至由于居家日子的无聊,刷了无数剧、综艺和电影,还写了一些影评。之后的更新,很佛系,选题的内容,呈现波动性的趋势,一段时间写认知更多,一段时间写情绪更重。中间也穿插着自我觉知的探索、心理状态的变化,当然,还有绕不开的感情话题。
我的性格底色,总在极端的感性与理性之间,二元转换,几乎不存在中间态。
所以,在我的文字里,感怀是纯粹意义上的感怀,借物喻人,隐晦且含蓄,自以为一定意义上具有中华民族文学之美的精华。极度感性的状态下,文思是如泉涌的,这一点,毫不夸张。而相对地,在写认知的文章里,我又借助思考与分析,成为了绝对理性的“发言人”,一篇文字动辄三四千字,洋洋洒洒,观点明确,讨论详尽。
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当我回顾自己过去写过的这些文字的时候,会发现,感性的文字我会考虑如何能让一个词成为多个意象,于是便收敛着写,留更多感受的空间出来;而理性的文字我则会敞开了写,越详尽越细节,越能满足我自己。
在文字创作上,我是一个相对意义里,「自恋」的人。
小(年轻)的时候,我怯于或羞于去读自己以前落笔的文字,而年纪渐长的我,反倒会随机性地回看历史的文章,甚至偶尔读到某处之时,还会暗暗慨叹,自己当时怎么能写得这么好!
3
再次读到《若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这篇旧文,可谓是个“意外”。
其实,最近在琢磨,该开始运营这个公众号了,而不只是简简单单地更新文字。于是,考虑到站外可能带来的流量,便陆陆续续地,在重新整理公众号以外的那几个荒废许久的站点,今天的任务是整理“简书”。
许久未登录,这一次登录,发现有一半的文章,被平台给锁定了。读了一读平台的规则,才发现是因为给自己的公众号引流所致。于是,便一篇一篇地删改。于是,便在其中的某一篇里,点到了这一篇的文章链接。
这一篇,成文于三年前,那一个在我人生阶段里的略显特别的时刻。
这是一篇关于“自由”的思考与认知的文章,成文的那一刻,应当是觉得这一篇文章,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我并没有什么自信,把它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供人观赏,于是,阅读量也就定格在了 “18” 这个数字上。
再读的时候,是一种神奇的时空交错之感。
一方面,是觉得这一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它不该被埋藏起来,另一方面,你能想到,3 年前的一篇当时自认为稚嫩的文章,解决了 3 年后的我,当下遇到的一些人生方向性的问题吗?
我想,三年前的我,一定没有想到,这一篇中规中矩的文字,居然成为了写给3年后自己的“一封信”,而“这封信”,意义悠长。
我也突然感受到了,“文字长青”的真实涵义。
所以,这让我对文字的叙写,产生了更多的动念。它们一篇篇,一字字,都成为了一颗颗的“种子”,在时间的缝隙里,休眠、发芽、攀爬、生长,然后在时间的另一端,开花、结果、落子,再生长。
你看,想到未来还会有那么多场的对话,甚至可能与更多的他人发生更多更不一样的对话,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啊。
Stay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