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疏离与真实依恋

转自公众号“know youself”

点击链接看原文

KY的文章都很好,这篇全面详细的解释了假性疏离的前世今生,我们知道所有的心理问题基本都来自童年时光,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健康处理亲子关系,让孩子将来真正的敢爱敢恨,也能放飞自己的情感,不留恋过去把握现在不畏将来!


在番剧《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中,有一对明明爱着对方,却表现得十分疏离、打死不肯表白的男女主角

明明被对方深深地吸引,想建立一段深刻的亲密联结,为什么就是不肯表白,还要表现出不喜欢对方的样子呢?

也曾有粉丝留言询问:

“KY小姐姐,我从小就特别渴望能和一个人达到亲密无间的状态——自己能完全地依赖这个人,Ta也能完全依赖我,最好是两个人成天黏在一起。

但在行为上,我又总是将可能的对象推开,和他们保持距离,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样子。所以我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似乎一直是疏离又难以接近的。

其实是我明白,我想要的那种痴迷的相爱状态可能是很多人不能接受、也达不到的。所以我也不敢轻易表现出自己对他人痴迷的一面。但也因此,我常常只能一个人,可我又那么讨厌一个人的感觉。”

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像这位粉丝一样,“看起来很疏离,骨子里却抑制着自己痴迷倾向”的人并不少见。他们为了自我保护而表现与他人的隔离,明明对极端的亲密抱着强烈渴望,却要强迫自己远离他人。我把他们称为“假性疏离者”。

要了解假性疏离的全貌,我们需要先来复习一下依恋模式。

人们在幼年时,在与父母互动中会形成一种情感上、心理上联结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决定成年之后,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与伴侣的互动,它被称为依恋模式

小时候形成的依恋模式对我们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甚至可以说,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互动模式事实上是人们对早年与照顾者(主要是父母)之间互动模式的一种“投射”。

最早提出依恋理论的John Bowlby发现,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依恋模式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初步显现。父母的态度是孩子依恋类型形成的关键因素。他指出,依恋理论的核心是在问这样一个问题,“被依恋的那个人是不是在自己身边的,容易找到的,对自己充满注意力的?”

之后,心理学家们陆续通过研究,将孩子以及成人的依恋模式进行了分类(Ainworth, 1978; Barthlomew, 1998):

如果父母常陪伴在旁,且总是及时给予孩子回应和关注,他们会形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他们长大后,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既不担心被抛弃,也喜欢亲密的距离,与伴侣互相独立又互相依赖。

如果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不可预测,孩子会感到强烈的不安与困惑,形成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的依恋模式。Bartholomew(1998)后来把焦虑-矛盾型改名为痴迷型(preoccupied)。这些人长大后在关系中总是很担心被抛弃,非常依赖对方。他们总是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爱自己,怀疑另一半不愿像自己一样渴望亲密融合,但始终渴望着高度的亲密融合。

而如果父母总是离孩子很遥远,不陪伴、回应孩子,表现得很冷漠,孩子则会形成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回避型的孩子长大后有两种表现——疏离型(dismissive)与恐惧型(fearful)。他们都会在很多时刻,觉得自己好像不需要/反感与人亲密。疏离型的人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他们对亲密感到不适,追求独立。而恐惧型自身的想法会摇摆——他们既担心被抛弃,但有时又觉得自己也不那么喜欢亲密,对亲密感到不适(这就跟假性疏离不同, 假性疏离是不会不喜欢亲密的,只是假装),时而想要依赖时而又渴望独立。

*那,假性疏离又是什么呢?

假性疏离者的内核是绝对的痴迷型,但外在表现却是疏离型。他们内心始终渴望着能与一个人达到绝对亲密的状态,表面上却拒人于千里之外。因此,我们说他们的疏离是“假的”。

假性疏离对于自己痴迷的对象,以及亲密关系本身,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极高的要求。比如,他们期望这个对象能够读懂自己的一言一行,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且也乐意让自己占据Ta的生活。而对于关系本身,他们要求的是极度的身心交融。

因此当他们爱上了一个人时,会给对方一系列的“测试”,来试验Ta是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痴迷对象。他们非常渴望对方能通过测试,和自己达到绝对的亲密。

但,一旦对方没有通过小测试,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愤怒,并因此做出一系列反应性的情绪行动——看似疏离的情绪与行动。比如,他们会立刻变得很冷淡,竭力表现出对对方没有兴趣的样子,甚至在内心也不断地说服自己“Ta也不过如此”。然而,由于他们的测试微妙且大量,所以几乎很少有人能够通过他们的“测试”。

假性疏离者,看似与在亲密和疏离之间游离和矛盾的恐惧型依恋者十分相像,但两者在本质上是很不同的。

首先,恐惧型依恋者是一直在“想要靠近”和“想要远离”这两种状态之间徘徊的——在远离时想要有人依赖,真正在关系中又因为太靠近而想要逃跑。但,假性疏离者的内心一直是想要依赖、痴迷和融合的,他们的渴望不曾改变过。

就像上面说到的,假性疏离的核心是痴迷,他们是不折不扣的痴迷型依恋,表现出的疏离更像是他们的一种“策略”。

——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信了。

痴迷型的核心,是要确认对方有着和自己一样的心意。这是由于养育者的态度总是前后不一致、忽冷忽热造成的。以至于这些孩子的不安全感更深,更需要时时刻刻确认对方的心意。与其他类型的依恋者相比,他们即便获得了肯定,也认为这种肯定会转瞬即逝、随时可能发生改变——他们始终担心,即便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或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变化就会发生。

他们觉得对方始终有突然不爱自己的可能,这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才需要时时刻刻的确认。

所以,一般痴迷者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感情上的饥渴”。他们会在行为上体现出自己的痴迷,比如试图时刻掌握对方的去向,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等等;会看上去非常的黏人和缺爱。

但假性疏离者却不然。他们看起来是难以靠近和取悦的,以至于对方可能真的会相信他们不需要任何人。他们自己也会幻想,“我不需要Ta,我不喜欢Ta”。

   

*与一般的痴迷者相比,假性疏离的痴迷者,是那些受到过严重的自恋损伤的人。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恋的部分,每个人也都需要健康的自恋。当一个人的自尊、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的时候,被称为“自恋损伤(narcissistic injury)”。遭受自恋损伤时,人会感受到,自己现在的样子是不被接纳的、没有价值的。

当自恋损伤的时刻,人们会产生“自恋暴怒”——人们使用“愤怒”来缓和痛苦的情绪。而自恋暴怒又和羞耻感直接关联(Kohut, 1968)。

那些明明内心痴迷,却要假装疏离的人,在儿时经历过比较严重和频繁的自恋损伤。比如,养育者(一般是父母)在他们的自我形成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过很深的辱骂与嘲笑,尤其是在他们试图依靠养育者的时刻。但养育者对他们的态度可能不只有贬损的一面,还有夸张的褒奖与溺爱。这取决于养育者自己的心情,和孩子有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

养育者的态度不可预测,所以像所有的痴迷者一样,这些孩子充满对爱的不安。但这些孩子更加理解羞耻的感觉:当自己对对方有依恋,而对方的态度会突然发生改变,那些时刻是充满了羞耻感的,会为自己对他们抱有信任和期待感到自我厌恶。

所以长大后他们变成假性疏离者,以避免类似的自恋损伤的时刻。他们在开始在意一个人之后,不断发起测试的原因是,通过一点点的测试,一点点释放自己的需要和真实的自己,从而避免自身的难堪。

问题是,假性疏离者对对方的要求往往太快、太高——因为不安全感和羞耻感太深。有时对方的确很难达到这种要求,也有些时候假性疏离者因为自身对“自恋损伤“的过度敏感,会扭曲中立的事实,解读为对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他们会在这些真实的或者假想中的自恋损伤的时刻,爆发出不同程度的自恋愤怒。自恋暴怒程度低的人,会选择立刻疏离和逃跑;而暴怒程度高的人,甚至会产生想要毁灭对方的冲动。

他们也因为这样的失望,不断“后悔自己对他人产生期望”,渴望回归到那个全能的、不需要这个人的自己。

1. 情感和行为上的不一致会持续带来痛苦

虽然假性疏离与恐惧型的实质不同,但认知失调给他们在感情中带来的痛苦却是相似的。认知失调既指一种认知中存在矛盾的状态,也包含了一种改变这种状态的冲动——个体会由于这种状态产生不适,同时渴望立刻消除这种不适。

假性疏离们的问题在于,他们既无法真的改变自己痴迷的本性;又难以停止假装疏离的行为,于是只能被迫地将自己置于这种认知失调的不适中。但“保护”自己也让他们付出了持续痛苦的代价。

2. “完美的依赖对象”无处可寻

假性依赖心中所幻想的那个可以和自己亲密无间、完全融合、且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对象,几乎是不存在的。他们的标准过于严苛,他们的审核也过于密集和极端。他们的伴侣,或者是那些有可能和他们建立关系的人,极有可能在完全没有意识到假性疏离者在考察自己的情况下,就已被判了“死刑”。

3. 假装疏离是一种恶性循环

假装疏离这种做法,注定让他们离自己真正渴望的亲密越来越远。一开始,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装成疏离冷漠的样子;渐渐的,由于长久接触不到爱与真实的关系,他们将愈发缺乏亲密关系的现实认知,也越发不具备建立、维持一段关系的技能。

如此一来,“故意装作疏离”逐渐演变成“不得不表现得疏离”,本来是用来保护自己的策略,却成为了阻碍自己靠近心中所愿的巨石。

我们给假性疏离者的第一点建议,是停止假装疏离这种行为。想要就说,想靠近就去靠近。即便你理想中的“绝对亲密”的痴迷状态也是“不健康”的,但这是缓解当下你所经历的痛苦的最直接的方法。因为你的疏离是假装的,痴迷的愿望却是再真实不过的,所以,改变假装的那一部分一定是更加容易和合理的。

当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羞耻和不适时,记得要不断地提醒自己:Ta不是曾经伤害过我的那个人,也不是童年打击我的父母,我不需要再以这种假装不在意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了。

即使还有可能受伤害,现在的我也比过去更有力量去选择我要的关系和对象。如果Ta真的伤害了我,我总有能力离开、且从中恢复。

这件事一开始一定会很难,因为你此刻靠近爱的行为,就像婴儿的蹒跚学步,注定会摔跤的。做好心理准备,你只是在补课——因为你已经缺课很久了。

当你感到自恋损伤的时候——比如觉得对方拒绝了你,或者表现得不够在乎你,你感到暴怒的升起,努力让自己停一停,在付诸行动前,了解自己究竟为何如此在意,深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此外,你要认识到,你的本质是一个痴迷型。作为非安全依恋类型的一种,痴迷型的人最欠缺的是对亲密关系的合理预期和客观评估。

他们期望对方能拯救自己,期望对方可以完全地读懂自己,真的就像尚未见面的“另一半”一样,使自己完整。只要对方表现出一点对独处和空间的需求,就会被他们解读为想要抛弃自己、不爱自己。而且他们希望对方一步到位地做到这一切。

这是不可能的。去观察你身边的人,去访问你身边的人,让他们告诉你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去树立对人性、对爱、对亲密关系更客观的认识,和更现实的期待。

你总是失望,可能是因为你本来就在做着不可企及的梦。

一个好消息是,研究发现,成人的依恋类型是有改变的空间的(Ruvolo, 2001)。我们已有的依恋模式,会不断被新的经验一点点地更新和改写;有时候甚至会被完全“重写”。

依恋类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同的依恋模式,这种模式又在成长中,和父母的互动中不断被巩固——父母的关注,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接纳和鼓励,都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依恋类型被认为很难改变,早期家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

但,困难并不等于不可能,改变的第一步,是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幸运的是,你的确还是可能通过不同的经历和有意识的努力,或多或少地向安全型靠近。

祝假性疏离们都能先放飞自己,然后重塑自我。

以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实中是否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总会有人在关系中逃避关系,通俗点说就是他们内心始终渴望着能与一个人达到绝对亲密的状态...
    氓小年君阅读 6,021评论 0 4
  • 11月6日 星期一 天气阴 11月6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65个学...
    阳明先生_X自主阅读 910评论 0 2
  • 假性疏离的人外在表现:看起来有多高冷,内心就多痴迷。 依恋关系的解释: 痴迷型(焦虑高回避低):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
    algernon_阅读 7,898评论 0 0
  • 松子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没看电影之前,只是看到这个片名,我想这会是一个讲述没有存在感的家庭主妇(关于日本的合理联...
    戚贤阅读 1,554评论 0 4
  • 逢2,5,8,坦坪镇有圩赶。 还记得,第一次读《芙蓉镇》,颇感亲切其中的乡土气息:芙蓉镇今春逢圩,跟往时不大相同。...
    三千de阅读 64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