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随着孩子长大,自己经常思考如何教育子女,也经常被一些问题困扰。很多人探讨中国教育有问题,问题出在那里呢?作此短文,共同探讨。
教育可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块,最重要的部分是家庭教育,父母是执行者。教育中,经常有人会忘记教育的根本是立人。如何做才能立人呢,教他如何待人接物、交流沟通、善待他人等,浓缩就是,是否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推己及人,就是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人,做不到,教育就存在不足。最大的错误是本末倒置,将培养人才视为教育的重点。
子女教育属于复杂性科学范畴,什么是复杂性科学,输入和输出,不按设计发展,输入一样,输出天壤之别,就属于复杂性科学。生产台手机,简单问题;把人送上火星,简单问题;教育子女,复杂性科学。“复杂问题讲原则,简单问题讲方法”。复杂性科学的最佳境界是自运行,就像大自然一样,自动自发,蓬勃发展。我们能提供条件,让孩子的学习,自运行,自主探索,用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自己感兴趣的各个方面。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如何用原则指导家庭教育?甚至获得自运行呢?
1.安全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的空间,供其成长。用爱的原则:智慧的爱,让孩子得到充分的爱,无条件有界限的爱,孩子在爱的环境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就会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众人、爱社会、爱国家;
2.价值观导向:良知、仁义礼智信、关爱、向善、包容…,肯定孩子的价值观,懂得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包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是爱,还是价值观,运行都会出现偏差,如果形成习惯,就不用动用思考那些正确,那些不正确。
4.持之以恒,坚持原则和习惯,子女教育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则走样遗患多多。
在平等、尊重、爱、智慧的环境下,与孩子相处,孩子安全感爆棚,与父母彼此关爱,共同成长,孩子受益,家长也得到充分成长。
家庭教育需要把握的一些细节。
1.用事实说话,谈出孩子的感受。跟孩子交流的过程,注重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很受伤说被老师批评了,父母不能说,老师为什么批评你,是不是你做的不对,怎么怎么… 应该说,你是不是感觉很沮丧,不开心,爸爸妈妈可以感受的到你的心情,然后再去研究事情本身。多说事实本身,少评价性的语言。让孩子认识到问题出在那里,而不是自己如何不好。
2.学会夸孩子。不夸孩子“聪明”、“漂亮”、“好优秀”、“真有能耐”等。研究显示,如果仅用外在和不基于事实的空泛评价,会导致孩子认知偏差。夸孩子的语言可以有:你很努力;虽然这件事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这件事你的态度很积极;这个想法真有创意;你们非常团结的完成了这件事;你帮助了别人,真让人开心;你说到做到,真不错;你有这样的选择,真的很让人欣慰等等。用事情中间闪光的精神和价值观,来让孩子感受正确价值观的美好,树立价值观。
3.别对“症”下药。孩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毛病,比如好动,家长不要联系到“多动症”,甚至看门诊,给孩子吃药等。这是焦虑型父母,给孩子贴标签的典型错误。没有那么多的这个症,那个病,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有孩子内向,有孩子外向;有孩子好动,有孩子文静;有孩子胆小,有孩子焦虑。只要不到纯粹病态程度,都算正常,内向孩子孩子喜欢自己探索,外向孩子有天生自来熟的能耐。
4.陪孩子阅读。共同阅读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而阅读本身对孩子大脑、语言、思维系统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读书也是所有事业有成,保持稳定发展的人的坚强后盾。
5.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适合学习和有利的环境,家里有可能的情况下不看电视,不刷手机,不打麻将,不在家里呼朋唤友,酗酒作乐等。你不能指望自己看着电视,却要求孩子静心学习。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
1.“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误区,遗毒几千年,暴力不解决根本问题。研究显示,打孩子,会成为一种习惯,很少有人只打一次或者几次。暴力教育容易形成孩子多重、分裂人格,在你面前一套,不在就是另一套。不要贬损你的孩子,语言暴力,伤的是心。打骂孩子降低孩子的自尊体系,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2.期望过高,自己原来没好好学习(没条件;父母没能力供上学….),吃过亏,现在让孩子怎样怎样;将自己的一些主观愿望,嫁接到孩子身上实现。
3.唯方法论,把复杂性科学问题,当简单问题对待,给孩子报个辅导班,就以为教育成功;自己坚持某种理论,孩子就一定能成为哈佛女孩。将孩子的教育假手于人,就像得到受良好教养的孩子等等。
4.威逼利诱,无所不用。为了让孩子按照要求,上某种培训班或者完成某些事情,威逼利诱齐上阵,用物质、条件等刺激激励孩子。威逼利诱是毒药。
5.欺骗孩子,这是教育子女的毒药,只要让孩子发现你欺骗他,孩子有一个特点,不相信不佩服的人。父母在欺骗中失去威信,会失去信任。特别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很多,是对父母不信任。
6.留守儿童,再苦再累,坚持将孩子带在身边,自己教育。留守儿童预示着缺乏父爱、母爱。缺爱的儿童出现任何不良、可怕的问题,都不过分。子女教育出问题,再成功也不会幸福。
7.溺爱,子女教育,是为子女独立,顶门立户,不是为自己和社会生产累赘,爱是有限度,有约束的爱,溺爱是无原则的爱,只能培养出废品。
中国父母的困惑和茫然:
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功利,教育是为孩子将来有个好工作好收入;预设,给孩子报兴趣班、辅导班、培训班,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中国现阶段,家庭教育中,周内周末不分,全家齐上阵。孩子被裹挟其中,你追我赶,蔚为壮观,唯恐不补习,不培训,就是耽误孩子的前程。这不是教育,是摧残,会培养出“残疾人”,“废品”,高考之前都是基础知识学习,不需要因为高考,扼杀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想起来八十年代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买东西抢。为什么会抢呢,因为物资匮乏,大家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现在物资丰富了,很少有人象抢一样的囤积东西。孩子教育现状中,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高考是唯一的指挥棒”。但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入我们的生活,以后需要的不是知识和技能型人才,而是解决问题能力。高考考的不再是单纯的简单的知识掌握,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那个时候还需要抢吗?假如一天不再是高考指挥棒的时候。需要再去抢吗?
追求科学养儿育女,阅读相关书籍,这是智慧的,“照书养”需防止多种教育理念的冲突。不论照书养,还是怎样养,不能出现多种教育理念在一个孩子身上同时出现,出现冲突的时候,最终一个人说了算。
我对教育子女,自己的学习和心得还有,多找几个成功例子(失败例子),从中吸收他人经验。多买几本育儿经典书籍,国外的比国内的科学性更规范些,读正版(中国伪书太多,一定认清作者),从中学习和比较,找到觉得适合的方法实践,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适合的才是好的。最后列出自己的一些书籍建议。以供参考。
家里出现问题儿童推荐书籍:《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教育孩子书籍:《正面管教》简.尼尔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从小读到大》尹建莉;《不吼不叫》罗娜.雷纳、《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罗恩.克拉克;父母成长方面书籍:《这样做父母就对了》刘萍;《教养在生活得细节里》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