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归来,继续好好奋斗。在明确了学习的定义之后,接下来应该就会进入到执行阶段。你总要开始动起来,才能进入学习(改变)。关于执行,你能想到的是什么?有人说好的执行首先应该明确想要实现的清晰目标,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然后根据目标拆解出实现的路径(也就是具体执行的步骤),为了避免中途放弃,要把大的目标拆解成更具有执行性的小目标,以及更小的操作单元,日积跬步,可至千里。有人说好的执行要遵循PDCA法则,执行完毕后要好好总结复盘,分析本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确保下次执行可以做到更好。
以上这些确实是执行过程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心法。但今天我重点想分享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你为什么要去学习,动机是什么?是看见别人学所以我要学?是学习可以让我升职加薪?是学习可以让别人觉得我是大牛?是学点东西未来肯定用的到,总比玩游戏好?还是我就喜欢学习的过程和状态? 不同的动机,会影响你学习的过程,以及最终学习的质量。
你从事某一件事情的动力,就是动机。点燃一个人的动机会有很多种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是我非常认同的动机归因模型。
上面这张图是阳志平老师绘制的自我决定论的插图。简单解释一下就是:
无调节:没有动机,随波逐流。
外部调节:如果不做A就会被惩罚,或者失去什么,或者如果做到A,可以得到B
摄入调节:做到A大家会觉得我很厉害,会得到大家的赞扬。
认同调节:认为做到A对自己是有利有价值的。
整合调节:A这件事情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我去做。
内在调节:只要一做A,我就很快乐。
如果你觉得太抽象,我举个例子,运动的动机。
缺乏动机:不会去运动;
外部调节:如果我好好运动,我妈可以给我一万块;
摄入调节:我每天在朋友圈运动里排名第一,获得很多点赞,甚至为了点赞我可以去作弊;
认同调节:领导喜欢某X运动,我为了接近领导,每天去做X运动,借机和老板攀谈,新来一个领导喜欢Y运动,我就去做Y运动;
整合调节:我崇尚健康的生活,运动是符合我这一价值观的,所以我去运动;
内在调节:我就是喜欢运动,运动是我的爱好,运动让我快乐。
上面的例子,能让我们看到,面对不同动机,我们采取运动这个行动时不同的后果。稍微判断一下,应该是整合调节和内在调节的人会从运动这个行为里获得最大的益处。也就是,越偏向内在动机,受益越大。
希望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听从内心的呼唤,凭借自己的兴趣,保持好奇,保持热情,坚持内在动机,自我决定,选择想要学习的知识,才能在漫漫时间长河中,取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