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网络”,想起了著名诗人北岛的那首只有一个字的诗《人生》(或者称《生活》):网。我们生活在彼此相连的网络之中,自然网络、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以及如今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等。
《未来连接:从古登堡到谷歌的网络革命》的作者汤姆•惠勒如此写道:“人类因网络而生:连接我们的网络,定义了我们是谁。”
保守的人哀叹人心不古,激进的人试图颠覆过去。然而,我们看到新科技、新思潮颠覆一切的力量,其实是由过去一次次量变的积累而成的质变。
汤姆•惠勒曾出任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又创办过多家提供通信服务的公司,他以亲历者的身份,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讲述网络变革史上发生过的故事,有耳熟能详的传奇,也有鲜为人知的史实。
五百年沧海桑田,信息网络历经五百年变迁,却连接着人类全部的过去和未来。对于人类的全部历史来说,五百年不长,好比《清明上河图》,展现的也就是历史长河里的一瞬。然而,放大画面仔细去看,人事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多不胜数。我选了其中的三则来品读。
01约翰内斯•古登堡:无意中撬动信息网络支点的人
古登堡的全名为约翰内斯•根斯弗莱施•古登堡,出生于德国美因茨的金匠之家,他跟随父亲冶炼金属的技艺,也热衷商业活动。
他会走上研究印刷术这条路也是源于一次失败的创业。但是,对于每一个成功人士来说,失败只不过是一次还未成功的经历。
古登堡和他的合伙人最初的计划是制作曲面镜卖给天主教的信众,不幸的是,黑死病的爆发导致他们的计划失败。但是,古登堡没有停止探索之路,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试错和实验,他使得活字印刷术不断臻于完美,成功地用印刷机印出了理想的成品。他并不满足,想要建立一座丰碑,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古登堡圣经”。最后,他成功了,但也因此负债累累,不得不把成功转让给他人。
不去论古登堡的个人得失,正如汤姆•惠勒所说,“仿佛一个支点,撬动了历史”,“正是因为他让人类的探索网络化”,“古登堡的发明不仅带我们走到了今天,它还是把我们推向明天的驱动力。”
02林肯: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平民总统
在林肯还没有成为总统前,身为律师的他参与过一场官司。在铁路以不可阻挡之势大肆扩展的过程中,与原有的既得利益者发生了巨大的摩擦。其中,铁路公司在密西西比河上修建了铁路桥,1856年5月6日完工的罗克岛大桥,连接了伊利诺伊州的罗克岛和艾奥瓦州的达文波特。两天后,这座被称为工程奇迹的大桥却被“埃菲•阿夫顿号”蒸汽船撞毁了部分桥身。
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撞击,其背后是水路与铁路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埃菲•阿夫顿号”船主人把罗克岛大桥主人告上了法庭,后者聘请了亚伯拉罕•林肯担任他们的首席律师。
当时,公众的反对情绪很强烈,导致陪审团陷入僵局,正是这一僵局使得大桥方获胜。后来爆发的南北战争也是新旧力量的较量。林肯就是在战争的硝烟中入主白宫的。
不论是在竞选期间,还是在后来的执政时期,林肯都积极利用新技术。他的演讲通过电报迅速地传播全国,他和他的思想理念被成功地介绍给了全美国人。在南北战争的关键时刻,也是他利用电报直接向位于一线的军队将领发出指令,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
林肯告诫说:“面对新情势,我们要运用新思维。”长江后浪推前浪,正是一个又一个的后浪把我们的技术文明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度。
03西奥多•维尔:因“维尔干的蠢事”而成事,因“维尔的纪念碑”而败事
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帅将韩信能成为刘邦的左臂右膀,离不开萧何的赏识和大力推荐,而功成名就后的韩信被吕后所杀,也与萧何的计谋有关。因此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兴盛与落败也与一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人是西奥多•维尔。
AT&T前身是贝尔电话公司,1878年,维尔出任刚刚成立一年的贝尔电话公司。面对巨头西联电报公司来势汹汹的进攻抢掠,维尔带领着他的小团队成功地捍卫了贝尔专利权,逼退了西联电报公司,达成了和解。
维尔提出了一个愿景,“我们提议将不同的城市连接起来……搭建一个大型电话系统。”为此,他以个人名义成立了一个新公司来逐步落实这个愿景,第一个目标就是在波士顿和普罗维登斯之间修建一条电话线。此举在当时被嘲笑为“维尔干的蠢事”。最后的事实却证明,这是一个无人能及的大功劳。
中途,维尔因发展战略与管理层争执不断而离开了,20年后,又被隆重地请回公司,此时,公司已更名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再无阻碍的维尔大力推行他的“同一政策、同一系统、普遍服务”的愿景,成功地让AT&T坐上了垄断者的地位。“世界上最伟大的通信网络”被视为维尔的纪念碑。
他们很清楚,要维持垄断地位,必须得不断创新,同时,他们又要维护既有的市场地位。虽然他们网罗了许多顶尖的人才,却是一个行动缓慢的巨兽,“AT&T是狂热的创新推动者,同时也是迟钝的创新采纳者。”
俗话说“破而后立,不破不立”,从零开始新建一座大楼要比颠覆一座已有的城堡再建新城更容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写在最后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汤姆•惠勒说:“我们跨坐于地球历史上最强大、最普遍的平台之上,它结合了价格低廉、与日俱增的计算能力和无处不在的数字互联。”
不管现在处于怎样的时代,其实都逃脱不了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所下的结论: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都得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前进。那就让我们拥抱当下,看见积极的一面,努力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