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座海岛,展千种风情;一方热土,引八方来朝。
因为新奇,于是有了探索的念想。新年伊始,驱车出行,沿着多彩的海岸线,从北到南,由西而东,信手采摘几朵清新的浪花,精心送给好友们分享。请莫计捕捉的稚嫩,忽略粗心的遗漏,更要忘记业余摄影的笨拙,只须想想哪咸湿的海风,微腥的海水和多情的浪花。把你的心分一点给我,定会听到微波的呢喃,美人鱼的轻喘,慢慢褪去你的俗衣,轻轻洗去你的烦躁,悄悄揽你入怀,柔柔的给你一个人类亘古不倦的蔚蓝之梦。
导师
我与邵莉在奥克兰研究孙班的两位导师。
出发
玛塔玛塔镇
《指环王》、《霍比特人》等好莱坞大片的拍摄地。
罗托鲁瓦--温泉镇
《爸爸去哪儿?》-——-罗托鲁瓦。 外景地。
塔斯曼海峡
新西兰主要由南、北两大主岛组成。此为轮渡港口之一。
莫图伊卡海滨
自拍经典
美与丑,大与小,笨拙与乖巧,协调吗?
照片上的小海鸥,名叫“小雪点“,通人性,是当地人的宠物。可爱吗?
冰川
弗朗兹约瑟夫和福克斯冰川是南阿尔卑斯山脉140座冰川中唯一达到海拔较低雨林区的两座冰川。
可惜天气原因,未能乘直升飞机登顶留影,只能步行至其尾部,远拍解馋。
皇后镇
座落在新西兰最长湖泊--瓦卡蒂普湖畔的皇后镇是该国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中国演员姚晨在此结婚。
蒸汽船
这是一艘与泰坦尼克号同年建成下水的百年老船。目前仍在航行。
箭镇华人村——不应忘记的过去
箭镇,一个承载着中国历史的小镇。
18世纪60年代,2000多华人来到新西兰的“新金山“——奥塔哥,在箭镇西边靠河的地方建起了一个华人村。淘金,种菜,打临工,由此开始了他们异国他乡的致富追求。
在恶劣的环境,艰辛的工作,种族歧视和孤立的困窘中,他们对当地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这是当地政府对华人村保护后重建修缮的历史遗迹,以此纪念中国淘金工人们。
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记住了他们。今天的华人,在新西兰已发展成为欧洲人和毛利人之后的第三大族群。
基督城
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因一座基督大教堂而得名。曾被《纽约时报》评为2014年世界第二必游之地。
3年前第2次大地震受损严重,如今正在重建。10年可期。
首都——惠灵顿
议会大厦,一幢座落于民居群里的国家中枢。卸去了奢华的铺张,脱去了做作的庄严,只有随意进出的游人。
毛利人
公元13世纪,一批来自东坡利尼西亚的移民登上新西兰,成为这片土地的原住民。这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其卡帕哈卡音乐表演集歌曲、舞蹈、吟诵为一体,值得一看。尤其是哈卡战舞被多次获得橄榄球世界杯冠军的新西兰全黑队带到赛场,每次开赛前以一段威猛阳刚的的表演征服了观众,从而让毛利文化走向世界,广为人知。
现今,毛利人口约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4.9%,其文化已植入这个国家的基石之中。毛利语与英语、新西兰手语同为新西兰三种官方语言。
同路人
一路走来,他们都是我们不弃不离的忠实旅伴。
大海
牧场
酒庄和樱桃种植园
猜一猜
每行葡萄架前,都有一丛玫瑰花,何意?
牧场上这一包包的塑料袋里,装了什么?
习俗
欧人坐便,国人蹲便,古已有之。
夜归
傍晚7点,登船返家。船行一半已入夜。此时的海面,已无白昼的喧闹,清蟾(月亮)渐隐,云低鸟息,惟听见“轻波寂寞打孤船“,发出一阵阵轻微的吟唱。转首远眺,东方天际一抹晚霞正艳,心随之远去。蓦地,一句宋词脱口而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哦,想家,想朋友们了!
此次环游,历时十二天,旅程三千多公里。乘兴而行,兴盛而归,再见了,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