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夹谷会齐
此幅夹谷会齐图,乃周敬王21年,鲁定公11年,西元前499年,孔子年53岁。这年春天,齐鲁两国的诸侯会盟于夹谷,就是现今山东省莱芜县南夹谷峡。孔子当时正担任鲁国大司寇的官职,鲁定公以孔子知礼,故使他兼代会盟的相礼者。会中献酬礼毕,齐国官员黎鉏大夫请奏四方之乐,孔子进言说,齐鲁会盟,两君修好,奏此粗蠻的夷狄之乐,甚为不妥,请撤去。而后齐国又奏宫中之乐,孔子又声言:匹夫淫惑诸侯者,罪当诛,使齐景公身受挫辱而有惭色,于是将前所侵占的鲁国土地,归还鲁国以谢过。图中戴着官帽正气凛然阻止乐工奏乐者,即是鲁国相礼者孔子。台上棚内同戴官帽者,左为鲁定公,右边则为齐景公。景公旁的大夫为高昭子,至于乐工旁站的两位大夫,其中一位必是发号奏乐的齐国大夫黎鉏。齐国想要在会盟上劫持鲁君,然而孔子早有防备。图中两边军旗,代表两国各派军队保护君上,但鲁国部署的兵力优于齐国。齐景公输了里子,也输了面子,只有将皲、欢、龟阴三地归还给鲁国,弥补过失。夹谷之会,孔子不论在言词、风采等文事,乃至武備上全占上风,是鲁国外交上空前的胜利,此时孔子正是政治实力达到了巅峰。
第十四、礼堕三都
此幅礼堕三都图,乃周敬王23年,鲁定公13年,西元前497年,孔子年55岁。当时季氏家臣公山弗扰,在费邑造反。叔孙氏家臣侯犯,也據郈邑作乱。乱事平定后,孔子向定公建言说,依照规定,臣子不能收藏甲兵,大夫不能有百雉之城,即古制城长三丈,高一丈为雉。现在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都违反了这项规定,他们的权势太大了,为贯彻礼制,请毁坏他们三家的都城,削减他们的权势,以强化公室。此建议获得定公的允许,先后墮除了叔孙氏的郈、季氏的费,而孟孙氏的成邑,因遭家臣公敛处父的反抗未能墮除,理由是成邑不仅是鲁国北抗齐国的重要据点,更是孟氏的保障。墮了成邑,将无孟氏也。打动了孟懿子,阻扰了孔子墮城,致使孔子墮三都的建议功败垂成。由于三家大夫着眼于各自的利益,致使孔子强公室的主张,在鲁国终究未能实现。图上坐于几席上者即是鲁定公,两旁有侍者及议政大夫。画家并衬以屏风做虚景,定公向孔子下墮三都的命令。之后来往的马车及军士,及孔子陪同鲁君带着军队执行墮三都的政策,这些战马雄赳赳气昂昂,显示军队在孔子与子路的领导下士气如虹。
第十五、受乐去鲁
此幅受乐去鲁图,乃周敬王二十四年,鲁定公14年,西元前496年,孔子年56岁,在鲁国为政数年,政治改革大有成就。齐与鲁为邻,深恐鲁国强大对齐不利,于是采用黎鉏的计谋,选美女、文马赠给鲁军。鲁定公竟然接受,日日享乐,怠忽了政事,加以后来孔子随定公参与郊祭之礼,那是祭天的典礼。《汉书·郊祀志》云:帝王之事,莫大于承天。承天之序,莫大于郊祀。而祭典完,定公没有把祭肉分给与祭的孔子。孔子受此无礼对待,遂离开鲁国,远游他邦。图中孔子劝谏季孙大夫与鲁君,不要中齐国美人计,旁边有官员驱逐这些迷惑鲁定公及季桓子的女乐。卫士服装乃画家参考秦始皇陪葬品兵马俑所绘,何以要参考兵马俑而绘出战士的服饰呢?乃因春秋时期的服饰已无可考。战国时的秦朝比较接近春秋,所以从秦军兵马俑想象当时军人的服装,这是以年代接近的考量而绘。孔子的劝谏虽然一时有效,可是鲁君还是情不自禁的迷恋女色与歌舞。孔子后来遂以定公没有把祭肉分给他为借口,离开鲁国,諱鲁君受女乐之恶,开始周游列国的14年生涯。
第十六、匡人解围
此幅匡人解围图,乃周敬王25年,鲁定公15年,西元前495年,孔子年57岁,先后去鲁往卫,又去卫往陈。在经过匡地的时候,匡人发现孔子的状貌很像是鲁国季孙大夫之家臣陽虎。由于陽虎曾经在匡执政,横征赋税,虐待百姓,匡人意图报复,遂围困孔子五日。孔子完全不为所动,弦歌不辍,并且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以天不丧斯文的道理安慰弟子们。天意要让孔子承担传递文化的责任,匡人怎能奈我何呢?后来匡人知道出于误会,乃解围而去。图中孔子在山林间弹琴,表明心智。弟子们从容聆听,匡人由拔剑张弓到放下武器,观望聆听。这些匡人由表情服饰,即知是乡野之人,虽仇恨于陽虎的暴政,但在孔子这般从容的面对,也知认错人而慢慢的放下武器,表情也从愤怒变得观望,到承认误会而离去。这幅图可学习到孔子对文化传承的自信,与面对逆境的从容,是消除战乱的最佳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