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直觉和感觉傻傻地分不清楚,总认为是同一回事,渐渐地感觉成了阴影,潜伏在无意识的海洋里,而我成了自虐狂而不自知。为什么自己所有的付出别人看不见?因为没感觉,你自己都不在乎,谁在乎?
看完第八章儿童曼陀罗绘画治疗内容,我不由自主地哼起了这首歌:“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快活,尽情挥洒自己的笑容。。。”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在体内萌芽,那就跟着感觉走,继续完成读书笔记。
书中主张,基于许多家长不愿通过咨询获得心理成长,但他们又对儿童心理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可采用家长与儿童共同绘制曼陀罗的方式来帮助儿童的心理成长。这有四大好处,一是评估和修复儿童的自性功能;二是觉察并化解情结;三是增强和稳固儿童的自我功能;四是促进家长的心理成长。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良好的咨访同盟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最为关键的因素,基于儿童心理特点,与儿童建立“游戏同盟”,可以让儿童自由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兴趣,让儿童自由选择绘画曼陀罗、沙盘游戏、地板游戏、角色扮演、粘土制作、雕刻、插花、园艺、音乐、戏剧、舞蹈等表达形式,陪伴孩子的玩耍的同时,或许也可以帮助分析师唤醒自己内在的童真,从而有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
在心理治疗中出现移情与反移情是无法避免的现象,移情是儿童曼陀罗治疗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分析师要支持儿童意识层面的自我,识别理解并处理无意识间的移情与反移情。查特尼克指出,“轻蔑的”父母很可能养育出“回避型”的婴儿;“忽略的”父母养育出“矛盾的”的婴儿;“混乱的”父母则养育出“无判断力的”孩子。
书中特别指出,儿童自性原动力随着分析的深入而不断提升,同时,他们对分析师所投射的形象也会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与儿童双方无意识的相互影响无法避免,即神秘参与。如分析师自身许多情结尚未化解,则可能会“感染”儿童;同样,他也容易被儿童“感染”。建议分析师通过被分析来处理自身情结,或分析自己的梦或曼陀罗来提升对自身情绪的觉察,或接受督导。
在我的成长字典里,没有心理病态和治疗等字眼,觉得那只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可以主动防御和抵制外界造成的伤害。读完这一章才发现,其实人人都需要疗愈。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成长。
疗愈是什么?疗愈就是不断修正我们出生开始,从父母、学校、社会那里获悉的错误知见,实现自我成长。
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经过实践,很难取得真知。这本书快学完了,学习过程中冥冥中感受到荣格提到的共时性,和孩子们特别有缘,当我准备好了,孩子就出现。
第一次开曼陀罗绘画沙龙,来体验的对象中就有一名14岁左右的孩子,他的到来似乎提醒我,不要把自己当专家,接受自己的零经验,以玩耍的心态营造放松的氛围便好。沙龙很顺利,的确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
一位朋友说她11岁的儿子开始叛逆让她头痛,于是把她孩子带到我身边,恰好孩子喜欢画画,我便和他玩起了你画我猜的游戏,不知不觉陪伴1个多小时,拉近彼此的距离,从中也掌握到孩子的一些性格特点。
国庆放假和朋友们家庭聚会,吃饭时一位4岁左右的女孩就坐在我身边,开始她故意疏远我,只顾着看手机视频,我找来铅笔和纸并拿碗扣在纸上画圆,她立刻把注意力放在我这里,我说我俩吃完饭画画好吗?之后,互动效果超好,女孩妈妈说以为自己女儿内向并不擅与人交往,而当看到与我的互动,她改观了。
喜欢这种感觉,把学到的运用到行动中,其余的交给宇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只要有机会,我都乐意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