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砰砰,初二外甥,初三姑丈,初四舅仔,初五朋友。”这是我们村周边口口相传的习俗,不知道其由来。
初一砰砰
表示正月初一,或大年初一。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起的早,一般吃汤面条,喻义为长命百岁。然后去祠堂烧香进贡祈愿,庇佑子孙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到了八点左右,别人家小孩来给我父母拜年,大人们催促自家小孩去向家族内的长辈拜年。丰盛的好茶点(瓜子、花生、糖果、桔子、香烟等)放在桌上供人取用。
团拜完成,一般聚在一起打打牌,或者去街上逛逛。正月初一这一天,不能扫地(扫地会扫掉财气),也不能骂人。如果小朋友骂人了,父母们会说"孩童言语,百无禁忌"。
初二外甥
表示正月初二,这天外甥最大,要去给外公外婆舅舅舅母拜年。吃饭时,外甥按辈份大小坐上席。
初三姑丈
表示正月初三,女儿女媳要去丈母娘家拜年。年龄在10岁以下,小孩跟父母去。长大独立后,初二自己去。
介于独立的过渡年龄,大人们会开玩笑:你今天(正月初三)去做姑丈。在自己没有结婚之前,绝不乱走。
初四舅仔
表示正月初四,舅舅舅母外公外婆回访自己家。外甥要打电话去请他们做客。
初五朋友
表示正月初五,这一天可去同学、朋友和老师家拜年。
正月初六之后
就没有特别讲究,哪里都可去。
参加工作以后,南方的工厂(公司)假期很少,开工时间一般初七八,有的初五六。初二初三是固定行程,初一初四有所改变,随便走亲戚,有时一天二三家。初五初六是出行高峰,家庭的温馨,足以触动柔软的内心。一边是小孩恋恋不舍的眼神,一边是自己努力打拼的工作。尽管有太多不舍,鼻子一阵阵酸楚,让父母将小孩带开。努力工作,挣更多钱改善家庭生活,鼓舞我自愈伤口。曾经有一篇文章《正月初六,踏上返程路》打动无数外出务工者,让人纠结,让人感动,让人流泪。感觉愧歉父母,愧对小孩,让他们成为留守一族。
2008年之前,春节放3天假,加上年休假、周日,最多一周。加上出行交通工具不方便,绿皮火车挤爆、长途大巴车超载。回家过年非常困难,很多人选择留厂过年,一来得利是,二来节省费用(年中奖)寄回家给父母。
2008年以后,看到父母变老,小孩长大,思乡之亲浓烈。一年到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看望老人和小孩的心情迫切。每当读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眼泪禁不住往下流。内心种下一个心愿:有空多陪伴父母小孩。加上高铁动车的飞速发展,回乡之路变得越来越通畅。有的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地方去过年,也成为一种风尚,父母和子女团聚的地方都是温暖的家。
愿父母健康长寿,愿小孩学习进步,愿家庭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