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今天的Uzi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智慧少年系列的另一篇小古文《道边李苦》,我们上周四一起学习了《孔融让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是否还记得上周的重点字:者。我们学习了两种“者”字结构,一种是和形容词或者动词、动词短语组成的,翻译成“...的”或者“…的人”,一种是和数词组成的翻译成“…个(种)人”或者“…种东西(事情)”。好啦,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的小古文《道边李苦》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今天我们的小古文就取自其中。接下来,我首先给大家示范朗读一下这篇文章。
接下来我们逐句来看看这篇文章。
王戎七岁,首先文章交代了主人公是王戎并且是发生在他七岁时候的事情。开篇我们讲了《世说新语》是记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迹,我们的文章主人公王戎,就是西晋时期的名士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一位。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我们今天认识了其中年龄最小的王戎,其余六位我们以后有遇到的话,会在文章中慢慢给大家介绍。我们接着看文章,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诸和小儿大家应该明白意思了,那么尝的意思是:曾经;与:和、跟、同;游:游玩的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众小孩游玩。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到道路旁边的李子树有很多果实折断树枝,这里的折是折断的意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众小孩争逐着跑去拿李子,只有王戎不动。这里有三个重点字,竞是争逐,比赛的意思,走是跑的意思,是区别与我们现在的走路的意思,这个大家要注意,唯是只有的意思。人问之,答曰,别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树长在到路边还结了很多的果子,这必定是苦涩的李子。取之,信然。拿来李子真的是这样的。
那么大家想过为什么王戎会判断道路旁边的李子就是苦的呢?他又是凭借什么做出这个答案的呢?其实答案就在文章中:树在道边而多子。李子树长在到路边,那么到路边一定是有很多人可以伸手摘到的地方,结了这么多的果子却没有人摘,那肯定因为它是苦的所以没有人去摘。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
今天的古文我们还要掌握两个重点字,第一个是:之。这个字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两次“取之”,一次“问之”。那么这里的之字是一个代词,并且是第三人称代词,取之,就是取它,这个它呢就是指代李子,问之的之呢是问他的意思,这个他呢是指王戎的意思。我们在《孔融让梨》中学习到过一个第三人称代词“其”这里的之也是一个第三人称代词,翻译和其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字“此”。它是一个指示代词,并切是近指,近指就是指代近处,翻译成,这,这里,这个,这样的意思。我们之前也介绍过代词分为很多种,我们之前学习了人称代词,并且今天也认识了一个新的第三人称代词的表达“之”,这里的此也同样属于代词,是一个指示近处的代词。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举过:此五者,邦之蠹dù也。--《五蠹》这里的此就是这的意思。
还有我们熟悉的: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下》这里的一我们日常习惯读四声,这里我们要读成一声。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用这样的放放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么多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重点掌握两个字第三人称代词“之”,近指代词“此”。
期待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