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朋友在办公室里叨叨:“苏州房价越来越高,我以这样的进度再干十年都付不了一个首付,看看那些在老家的同学,个个都有房有车,日子过得很是滋润,我真想辞职回老家做点什么,也比在这里累死累活看不到希望强。”
这已经是他这两年来不知道第几遍的叨叨了,最终的结果是他一直顽强而又执着的坚守在苏州这块新一线的阵地上。而每当他多一遍的叨叨时,周围的同事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那份同感,有人沉默,有人皱眉。
有着相同的想法的人越来越多,离开不甘心,留下又闹心,碰到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又会把“离开”的想法在脑子里自动过滤一遍,于是他们内心越来越焦虑,日子越来越闹心。
然而,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想法?
当今的现实形势是什么?
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谓的“他们”,通常是来大城市工作有几个年头了,但个人的发展并不是特别好,再加上节节攀升的房价,在这个城市安家几乎不可能,让他们与这个城市渐行渐远。那么既然这么纠结,为什么不回到三四线城市呢?听听他们的理由:
原因1:回到家乡那个三四线的小城,虽然可以有相对安逸平稳的生活,但是大城市的生活有志气,有理想,机会多,有希望,就是这种希望每天滋养着他们的灵魂,回到小城却无处搁置他们已滋养成长起来的灵魂。
原因2:回到小城,的确需要勇气面对周边人质疑的眼光和议论。
几年前看到一份调查:有一些中国人通过各种方法来到美国,但到了美国发现那里完全跟自己想象的和电视看到的不一样,他们过着最底层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是低等的,工作也是最底层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永远比本土人低人一等,他们小心翼翼,不敢生病,虽然人人都很想家,很想回国,都知道国内任何一个地方的生活都比这里好,至少有尊严。但是没有什么人选择回家,最大的原因就是别人的眼光。你在美国是出国在外,受人“仰慕”的精英,但是两手空空回家,认识你的人又是用一种看失败者的眼光在看你。
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大抵是同一个道理。
现实的三四线的形势和改变又是什么呢?
1. 三四线城市人口回流:
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大城市的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开始转向小城:
苏州某大型家具公司,公司2002年在苏州注册,不断的发展,到2008年时,企业员工达到6000人,出口的家具占美国市场的8%,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从原来的成本占比7%到2017的30%,公司不断缩小苏州工厂规模,并在四线城市开设了新的工厂。
新工厂的设立,一部分原来从四线城市出来上班的人义无反顾离开苏州,回到小城市。
2. 国家对三四线的扶持和发展的政策,进一步缩小差距
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和发展,交通和通讯的便利无论农村还是城镇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今年公司的拓展选在了四川西昌大阳山,连绵的山川和一条一望无垠的柏油公路给了我们很强的视野冲击,一路上碰到了络绎不绝的自驾游客,这条路给这里带来一个新的契机。这是我大中华的西部,属于那种5,6线的城市了,更何况3,4线的城市呢。
3. 将大城市的新的技术,管理,经验带回小城市,带来新的挑战
Neo是我老爸的学生,他在上海某大众汽车4S店做了8年的汽车维修服务,累积了很多的经验,他的梦想就是回老家开一个自己的汽车服务公司,辞职那会儿,老板用加薪来挽留他,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离开了。2015年在我们小镇开了个自己的汽车保养,维修店,几年过去了,当初的8年的经验,加上自己的努力,他的小店已经从当初一人又当老板又当员工发展到现在手下聘用了6名技术员,把我们镇和附近几个镇的汽车服务都包了。
但Neo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不断去各地继续学习深造,把更先进的技术带回来,进一步扩大业务。他现在是我爸口中的骄傲:“大众车行的牛老板是我的学生”。
有解决“他们”的问题的方法吗?
大城市可以滋养灵魂---这是一种被根深植入的潜意识。所谓的滋养灵魂,就是你能在大城市看到很多机会,很多的希望。其实,机会和希望哪里都有,无处不在,在每个人自己的脚下,只是看你够不够坚持,够不够努力,努力的方向对不对。就像开头提到那位朋友,一边在大城市工作又一边想着回老家,左顾右盼,摇摆不定,没有自己明确的方向,而后面的Neo,他却选择一条路走出自己的机会和希望,滋养着他的灵魂。
其实无论选择生活在哪里,只要付出努力,未来都会越来越美好,不必纠结!
亲爱的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