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这个道理,越早知道越好。
1
人性之恶,从来经不起试探。
1974年,“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进行了著名的行为艺术表演:节奏0。
马丽娜面向观众站立,现场提供玫瑰花、口红、画笔、鞭子、刀、铁链、枪等72种道具,她签了法律文件,观众可以使用任何道具对她做任何事而不用承担责任。
最初,他们在她脸上、身上乱涂乱画,向她吐痰……当发现真的无论怎样做,马丽娜都不会反击时,体面的、有修养的人们变得疯狂,他们剪开她的衣服,用玫瑰花的刺扎进她的胸口,用锁链捆绑她,用刀子在她身上划出一道道伤口,甚至用装了子弹的手枪对准了马丽娜的头部。
这场持续六个小时的行为艺术,让马丽娜明白:“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2
人性之恶,永远深不可测。
十几天前,甘肃一名患上抑郁症的年轻姑娘跳楼身亡。在她留下的控诉状中,有猥亵伤害她的班主任、袖手旁观的老师、包庇始作俑者的校领导、嘲笑羞辱她的同学们。
她见识过人性的恶,然而生命的最后4个小时,那些站在楼下起哄、怂恿、催促的嘴脸,那些迫不及待在网上爆料直播的刷屏,那些在她最终跳下时的叫好声、鼓掌声,依然远超她的想象。
3
人性之恶,从未远离
只是经过几百万年的生物进化和几千年的文明洗礼,法律、制度、道德的约束,将人类内心的邪恶装进了笼子。
而知识和文明又让一部分人有了自控能力,能够觉察内心升起的阴暗念头,及时压制或消解。另一部分人则学会了伪装,平时看起来人畜无害,甚至沉默善良,在某些条件下,却能如洪水猛兽般瞬间爆发,冷血、残忍之极,令人无法想象。
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是身处狂热的群体里。《乌合之众》说过,“人一到群体里,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六年前,西安反日游行队伍里的“爱国青年”蔡洋,在群体疯狂的打砸“爱国”行为里,变成嗜血的魔鬼,举起U型锁砸穿了日产车主李建利的颅骨,在那之前,两人素不相识。
法不责众的错觉,让人性之恶,冲破了法律的牢笼。
二是不用承担责任。近几年,未成年人恶性犯罪频发,手段凶狠、残忍,让社会惊诧,有些甚至没有原因,纯粹为了取乐而毁灭他人。如果未成年人的犯罪成本和成年人一样呢,他们会傻到这样葬送自己的一生吗?
当然不会,因为再邪恶的人,也是利己的。
回到甘肃跳楼事件上,如果那些冷漠的看客,一开始就知道起哄、怂恿跳楼会付出刑拘甚至更严重的代价,还会如此吗?
不用付出代价,让人性之恶,肆无忌惮的宣泄。
4
人性本恶,但不必绝望。
人性之恶,让人战栗。不知何时、何地、何人会突然露出獠牙,猛扑过来。
正因如此可怕,才必须了解。因为只有了解,才能避免被人性之恶毁灭。
首先,避免成为恶人。
第一,成为有产者。有恒产者害怕失去,所以有恒心;一无所有的人,更容易破罐子破摔。
第二,学习知识。知识能让你对人性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让你学会如何控制人性而不是被它控制。
第三,尊重生命。任何时候都记得,你没有剥夺别人生命的权利,亦如别人也没有权利拿走你的生命。
第四,和群体保持距离。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就会变得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理性和清醒总是孤独的,但远离群体才能看清群体的疯狂。
然后,远离恶人。
第一,有危险意识。相信人性向善,更明白人性有恶,任何时候都不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下,不把自己的安全赌在对方是好人上。绷紧了这根弦,在深夜独自打车,送陌生人回家之类的事情上,就能够思而后行,屏蔽掉坠入危险的可能。
第二,莫犯圣母病。放弃拯救人的念头,遇到家暴、赌博、出轨、冷暴力,甚至杠精,远离他,拉黑他,不要管他是不是也不想这样,不要担心你走了没人管他,那些跟你都没有关系。要知道,人生而只有一次生命,不是为了给别人买单。
第三,爱爱你的人。他们都够滋养你,给你一圈安全气囊;努力回馈他们以爱,你也会更加阳光温暖。那么,虽然人性本恶,却与你无关了。
微信公众号:清凉散。探究本质,理性的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