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每当我读到这句诗时,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是我心中的伟人。在初中时,也起了个笔名为“鲁平”,可笑的是,那时的我,真的是没有读懂鲁迅先生的作品。现在的我,重新诵读,依然还是不懂。
比如《过客》,这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老翁、女孩、过客,西面的丛葬,永不停歇地走下去,似乎一切没有尽头。向着西边,向着坟,却不知能否跨过去,但是仍然要继续,还有那栓着布条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无论停下,无论前进,终究会到达某个时间的尽头。"过客"是充满战斗精神、孤独而绝望地反抗着的战士形象,也是国家解放中的革命者,他携一缕属于自己的清风,匆匆告别遍地的月光,踏上遥遥无期的征程。
读罢,我一直在想这个“过客”,最后走完了那坟地之后,是不是找到了“诺亚方舟”?还是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前面依然是坟地呢?还是“过客”没有找到“诺亚方舟”,就中途死了?于是,我也象作者一样彷徨过,失落过,也在追问着答案,但作者没有给出答案,似乎作者也是在黑夜中摸索着,跄踉着,也是在黑夜中呐喊着,彷徨着。
又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黑夜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黑色的眼睛”是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射出第一缕光明,将黑夜撕了粉碎。那么我是不是这样理解?鲁迅先生和顾城诗人是不是也一样?当时处于黑夜之中,无力走出黑夜,仍在黑夜里独自期待光明的到来?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过客》,尝试写了一篇《过客》,表达自己目前的困境和困惑:天上簇拥着白云,缓缓地低低地飘来,白云点缀了海面,云卷云舒间微笑着,在海面上倒映美丽的倩影。天空下星光璀璨,熙熙地攘攘地投入你的怀中,星辉撒满了海面,潮起潮落中闪烁着,编织成星光熠熠的旗袍。曾走过碧水蓝天的目屿岛,曾走过海上仙山的东壁岛,曾走过水天一色的屿头岛,曾走过世外桃源的小麦岛。我不曾撷取一朵浪花,我不曾带走一粒沙子,海风呼啸而来,带来你的消息,在我的耳畔诉说,白云星星本是过客,我愕然了:“我何尝不是过客?”蓦然回首中,有你寻觅我的目光,永远无法走出你的视线。亲爱的过客,是停下你的脚步,还是独自去远行?
最后,用鲁迅先生的话做为结束语:“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纵然前方的道路依然是黑暗的,我也要坚定信心,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