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一书也指出,巴菲特投资有十二项准则。他的投资实践告诉我们,他在投资时并非完全依据这十二项准则,如果我们学习价值投资,生搬这十二项准则显然不行。那么,巴菲特在做投资时最看重的是什么?
分析巴菲特投资思想需要分两段来看:
1、1989年前,巴菲特投资思想主要继承于格雷厄姆,投资最看重价格。
2、1989年后,受费雪和芒格投资思想影响,他专注于投资优秀公司。
如果套用巴菲特的十二项准则,会发现,1989年前他投资偏向于市场准则,也就是追求市场价值远大于企业内在价值的标的。格雷厄姆当年投资主要依赖于企业财报来做决策,1989年前的巴菲特正是完全照搬了他这一投资方法,我们管这种投资方法叫“捡烟蒂”。
随着费雪和芒格对巴菲特的影响,巴菲特逐渐意识到“捡烟蒂”投资方法的缺陷,低价股企业往往业绩平平,并不能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有时还有亏损的可能。于是,巴菲特在后期主要投资于优秀公司。那么,他是如何去投资优秀公司的呢?在十二准则中,他最看重的又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想下,如果让我们去投资优秀公司,会考虑哪些方面?我想无非是:
1、 好投资环境
2、 好行业
3、好企业
4、 好价格
我们分析巴菲特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会发现,他不太关心大的投资环境如何。比如:他几乎不去考虑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那么他考虑“好行业”吗?当然,他会考虑,但这不是他考虑的最关键因素。比如,他投资通用动力公司,当时冷战结束,军工企业面临订单大量减少,这可不是好的行业。
那么,好的价格呢?巴菲特后期强调以合理的价格去购买优秀公司,显然好的价格也不是他最看重的。
那就只剩下“好企业”了,没错,好的企业是他最看重的。巴菲特是如何定义“好企业”的呢?如果用巴菲特投资十二项准则来解释,“好企业”至少包括如下准则:
企业准则
1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2 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3 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管理准则
1 管理层是否理性
2 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3 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财务准则
1 重视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2 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我们再以通用动力公司为例,会发现通用动力公司只满足了如下两个准则:
1 管理层是否理性
2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我们再详细分析其他案例会发现,巴菲特做投资决策必定会考虑管理层是否能干,是否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工作目标。其实,他的大多投资案例都是在企业处于低谷时,管理层进行了变动,有能干的管理层上任,这时就是他出手之时。
西方主流金融学,做投资决策主要依赖财务数据,比如投行,大多是依赖财报做投资决策。但是,我们知道,财报反应出的公司状况都是滞后的。像巴菲特这种股神组的高手,他做投资决策的依据显然跟常人不一样。他基于对企业发展的深入了解,在管理层实施新政时就已经推测出结果了,所以他的投资总是那么的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