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了解中国有着无限的渴望。从历史、当代、未来。从外国的视角、从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视角去看待、去了解、去发现中国。在这过程中翻看一些相关的书籍、节目,把外界的知识汇聚到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并在里面无限徜徉。
某个周末的清晨,在西单图书大厦漫无目的的寻书中发现了一本《重庆往事》,这本书特别小众,发现它时,它被夹杂在红色革命书架的最下面一层,我需要蹲下来才能取出。吸引我的除了名字,还有那封面上的犹太老人。
我饶有兴致的翻开来读,讲诉了一位德国犹太“卡佛岗”在二战期间为逃避纳粹跟随父亲逃难到中国,并透过卡佛岗在中国生活11年的经历,讲述了那个时期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
在此书中看到了抗战期间的普通老百姓生活,用生灵涂炭和自强不息来形容在适合不过了。有人对此书评价不高,认为文学修养不高,如流水账般。可就这流水账般的叙述中,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经历家园毁坏。不是自悯自怜,而是重新井然有序的开始工作的生活态度。看到了中国人总能用那灵巧的双手,编织、修整起破碎的生活。也看到了世界上每个地方都不再接纳被迫害的犹太人时,中国敞开了胸怀。老百姓对待外国人,不是排斥,而是接纳,用最包容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
一本没有政治立场的历史口述,一个还原战争年代中处于水生火热的中国重庆老百姓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