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打卡《汪曾祺小说集》
阅读篇章:第46-93页
书籍内容:
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全县没有几个人认得这个“淖”字。县境之内,也再没有别的叫做什么淖的地方。据说这是蒙古话。那么这地名大概是元朝留下的。元朝以前这地方有没有,叫做什么,就无从查考了。
由轮船公司往东往西,各距一箭之遥,有两丛住户人家。这两丛人家,也是互不相同的,各是各乡风。
西边是几排错错落落的低矮的瓦屋。这里住的是做小生意的。他们大都不是本地人,是从里下河一带,兴化、泰州、东台等处来的客户。这里还住着二十来个锡匠,都是兴化帮。
这一帮锡匠很讲义气。他们扶持疾病,互通有无,从不抢生意。若是合伙做活,工钱也分得很公道。这帮锡匠有一个头领,是个老锡匠,他说话没有人不听。
老锡匠有个徒弟,也是他的侄儿,在家大排行第十一,小名就叫个十一子,外人都只叫他小锡匠。这十一子是老锡匠的一件心事。因为他太聪明,长得又太好看了。
轮船公司东头都是草房,茅草盖顶,黄土打墙,房顶两头多盖着半片破缸破瓮,防止大风时把茅草刮走。这里的人,世代相传,都是挑夫。男人、女人、大人、孩子,都靠肩膀吃饭。
大淖东头有一户人家。这一家只有两口人,父亲和女儿。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
巧云十七岁,命运发生了一个急转直下的变化。她的父亲黄海蛟在一次挑重担上高跳时,一脚踏空,从三丈高的跳板上摔下来,摔断了腰。
他不能用自己的肩膀为女儿挣几件新衣裳,买两枝花,却只能由女儿用一双手养活自己了。
老锡匠告诫十一子不要老往淖东头跑,但是小锡匠还短不了要来。大娘、大婶、姑娘、媳妇有旧壶翻新,总喜欢叫小锡匠来;从大淖过深巷上大街也要经过这里,巧云家门前的柳荫是一个等待雇主的好地方。巧云织席,十一子化锡,正好做伴。有时巧云停下活计,帮小锡匠拉风箱。有时巧云要回家看看她的残废爹,问他想不想吃烟喝水,小锡匠就压住炉里的火,帮她织一气席。
有一天巧云掉水里被十一子救起,送回家,却阴差阳错地失了身子给刘号长。
巧云并没有想不开,依然跟十一子说明这事,他不在乎。但刘号长找人打十一子,想让他离开巧云,但他不同意,直到快丧命也不改变注意,幸好最后被救,在大家坚持下,刘号长也受到惩罚。
阅读感悟:
一方地方,培养的人也会不一样,有好的,有坏的,说到底就是看个人。
巧云的美貌,家庭的贫困,到她没有想走捷径。受到欺负,也不像她人那样哭哭啼啼,她为了老父亲,她坚强起来,也跟从她的内心,向所爱之人说明,表明心意。
在困境中,有些人一蹶不振,有些人,不当回事,抚慰内心,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