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然的教育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感觉最困难的是让孩子学习书本的知识。一提起让孩子学习真的是一件让很多妈妈头疼的事。然而我发现当我把孩子带到户外,和她一直到处看,到处走时,我们的亲子关系就特别好,在玩的过程中,我也少了很多焦虑。所以今年,我和闺女去了很多的地方,其中去得比较多的是各大博物馆。
先来盘点一下我们今年的足迹:先说说去过两次以上的地方:国家博物馆三次,故宫三次,中国科技馆两次,恭王府两次,天文馆两次,颐和园去的次数那就更多了,平均每个月去一次。除了上面的这些以外,我们还去了中国建筑博物馆,自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孔庙,国子监,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湖北美术馆,湖北红楼,黄鹤楼。今年的春季和夏季我们几乎每周有一天是在各种公园和博物馆里渡过的。以面我列举出来我们去的这些地方都有老师给孩子进行讲解。即使没有老师讲解,我也会租一个讲解器给孩子,让她听。
孩子的变化
每一个展馆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每一个展品所展示给孩子的都有它独具魅力的美。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和坚持。一开始孩子对她所看到的没有特别的感受,她也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的兴趣。我还记得第一次听老师讲颐和园的时候,她甚至于感到比较枯燥,无聊。她离老师远远的,当老师指着某个展品介绍时,她甚至很敷衍地看一眼就走了。然后跟其它小朋友打闹去了。尽管如此,孩子学习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她还是听进了很多知识。到第二次参观,第三次参观,她的表现就不一样了。她紧紧跟着老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她能答出来。她也开始思考。到后来,她拿起我的手机,开始选择她喜欢的展品进行拍照,还能告诉我她看到这些展品的感受。
博物馆知识和书本知识的链接
这个月我开始给她讲《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这周她在学校参加的读书会流转来的书《艺术的故事》。这两本书里面所讲的知识,正好是我们去各大博物馆所学习到的知识。在读到这两本书时,她对于书中所讲到的各种历史故事和之前从各博物馆中所看到的文物全部联接起来了。她对这两本书中的内容感觉非常熟悉,《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这本书中所讲到历史故事我们都在各个博物馆中看到了相关的文物,而《艺术的故事》这本书图片中的文物大部分我们已经看到实物了。所以当书中再讲这些文物之后的故事时,她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特别是当她看到书中介绍孔子是位音乐家时,她很惊讶地跟我说:以前我以为孔子是一位教育家和政治家,没想到他还精通音乐。”小朋友对于这一发现很兴奋,她对孔子的了解更加全面了。当书中出现的一些文物我印象不深刻时,她还能告诉我她在哪个馆看到,当时我正在看别的,所以没有注意到。
接下来需要做的事
接下来,我会在给她讲这些故事时,在地图上指出各文物出土地,各故事的发生地。这样,让她把历史和地理联系起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她的心里会有一个活地图,在她心里那个地图上演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大片。这样,所有的知识在她心里都活了起来。我想,这样的学习远比我们让孩子在家里背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强得多。
我的感受
对于孩子这一年来的变化因为最近看这两套书给我很大的震憾。今天上午当我静下来想她一年前和现在的变化,我的感慨很深。记得闺女班里一位家长跟我说过,她说:“你看起来好像很淡定,其实你骨子里也很要强。你也期待闺女优秀。”其实,做妈妈的何尝不都是这样的心理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这恐怕是大部分中国父母的希望吧。但怎样才能让孩子成功。怎样在孩子学习和玩中间取得平衡,这也是很多家长面临的最大困惑。从这一年来我和闺女一起逛博物馆的经历,给了我一个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