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简友都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很想写一篇文章,但是脑袋里的题材不足以让我填充一篇文章,当产生这样一个念头的时候,不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题材吗?
我接触简书才短短两个月,但是却很容易激发自己对文字冲动,原因很简单,第一,这是一个文明的交流平台。文章都是我们普通百姓依据自己的生活写实的;第二,这个平台可以让你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你说我们看书是为了什么,除了兴趣爱好,更多的还是为了能够充实自己的眼界和知识吧,在这个平台,出入形形色色的作者,他们与你分享故事,传授经验,教你技能,调节心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关注相应的专题,从而更加直接的获取有用的信息。第三,在这里,更容易激发与你自身的共鸣。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话题,都可以有无数条思维让你去思考和讨论,而我们的作用就是把自己所想所感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也许文章的某一句话就成了你下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看有很多作者写过当思想贫穷了,应该运用哪些方法继续写作,其实是很受用的,但是你需要清楚一点的是,我们写作不是为了一项任务,至少我不是一个作者,我只是一个在社会打拼的小青年而已,我不需要告诉自己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更文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比写作更需要去做的事,因为这不是我的工作。其实我很羡慕有些题笔就能挥洒如雨的文化人,但是我做不到啊,我的文化功底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又没有那么丰富的肚财,生活经历也不够多彩,我只是一个对文字有感情的青年而已,写作只是我情感和想法的输出方式之一。
那即使这样,为什么我还需要告诉自己要写作呢。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人赏阅,这就是动力。我写的文章有好多都没被专题录入,有些录入了也只是极为少量的阅读,但说明了什么,即使阅读量那么少没人评价,至少我的一个标题让屏幕的另一个他有了兴趣,即使他对这篇文章无感,但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鼓励,一种认可,即使观点与你冲突又如何,事情本身无绝对,更不用说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正是因为想法和观点的众多,才更容易在这个平台分享。
当我告诉自己好像很久没有写文章的时候,有时候一句话似乎要比一篇文章容易的多。文章就是由一句话而对它尽可能的扩句,小学的时候,考试应该都会有缩句扩句,我一向不喜欢扩句,一来就是要啰嗦,二来我没那么多词语,缩句是我喜欢的,写了那么多不就是想表达这一句话嘛,语文老师上完课问的最多的就是,同学们,请你们说一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你又没有发现同学的回答不会是一样的,这不就跟简书是一样的么,各自阐述观点,只是换了个环境和模式而已。
当我们觉得写文章很费劲的时候,往往都不是你最自然的写文章。当你绞尽脑汁在写的时候,往往都是盯着屏幕上方的数字而已,觉得1500字了就如释重负了,撂下一句总结就点了发布,可是这篇文章的内容通常都会比较骨感,为了凑字写一篇文章,我觉得只有在语文考试写作文的时候才会不停的数着格子的行为,而现在写文章通常都是在写自己的感受,见闻,经验,当然也有散文,评说,热点等等,但那些对我来说太难,我很喜欢美的文字,大学时期我一直会去买最小说看,那是一帮唯美文艺青年组成的合集,有阶段流行火星文,你能说他无厘头,那你能承认那些文字不美吗?每个人心里应该都住着一位诗人,当一篇美得成仙的文章摆在你面前你能不服吗?
你可曾发现,当你的想法与文字行云流水的时候,写作通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这就是你写作的常态,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思考题材是为了更好的把头脑里拼凑的一句句话规整,形成一副画卷欣赏,倘若有人与你想法契合,那你就多了一名想法的拥护者,从而也会削减你对这个现实社会不公或者不忿的态度。可曾想过为什么喜欢和有文化的聊天,对于我而言,我认为自身的气度和涵养还不足以让我看惯世间百态,而一个书卷气相对浓厚的对方能够更平和的与你说着人间百态,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经历有多丰富,只是因为他们阅读的世界比你丰富的多,文字的力量远比想象的强大,我们的名族赐予我们这么伟大的优势,应该更加拥护才对,你说你去学一门外语可以,那是提升对另一个世界的认知,但作为中华人,中文始终是血液里流淌的存在,所谓人不可忘本。
这通篇有中心思想吗?我自己都不敢苟同,只是当我在敲键盘的时候时不时冒出的一个个想法让我拼凑出了写一篇文章,可是这篇文章对我而言毫无压力,甚至有着不断继续的冲动,因为在这一刻,我的想法是发散的,就是一个喷泉源源不断,但这又毕竟是一篇文章,我不能把它写的四不像,那就脱离了文章的意义,我只是想表达一点,当你的思维短路了,不如就顺着这条短路走下去,虽然短,但至少也是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