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减法》。
大意是说,一个人的朋友圈不在于大而杂,而在于简而精;不要浪费时间在泛泛之交上,要花时间在那些真正值得交往和信任之人身上。
因为当你遇到困难,需要支援时,能帮你的就是那几个赤诚之交。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对,并且不仅是朋友圈,生活、工作皆是如此。
以学习而论,从小学的啥都学到高中的文理分科,再到大学的分专业,最后到工作时的固定岗位。其实一直在做减法。
关于生活,年幼时什么都想体验,什么都想试一试。而长大后对于很多事,我们都觉得没意思,无所谓,真正关心的可能就那么几件事。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当我们开始聚焦,开始排除那些干扰项,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并且值钱。
大学毕业,我什么事都想尝试,什么知识都想学习但最终的结果大多是浅尝则止。工作后,我发现那些做事轻松、薪水较高的同事并非全才,而是拥有某一方面的特长。
但并不是任何一样工作都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设计师可以拿作品说话;销售员可以拿业绩说话;微信编辑拿阅读量说话。工作中有很多岗位无法用明确的标准来衡量,比如普通的行政、、普通的司机。因为从工作职能上讲,他们的岗位很容易被别人替代,越是容易被替代的人就越不值钱。
要想在职场中值钱,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这种竞争力可以是技能也可以经验,但一定不是执行力和工作态度。
执行力和工作态度并非核心而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认知、成绩与经验才是职场真正的竞争力。
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在工作中做减法,懂得合理拒绝。别把时间浪费在与自己工作职能相关度不高的事物上。
当然那些能够在工作上做的出色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花在钻研工作上的时间一定不仅仅是上班的8个小时。曾在咪蒙的文章里看过一句话,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是看他如何利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
我们要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就需要在相关性不高的工作上做减法;在核心工作上做深入的“加法”。这种加法不仅是完成工作而是在完成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即使这是一件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