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士,先要养成什么习惯?
习惯太多了,比如早起、每日运动、每天起床一杯水、每日回顾......打开大部分习惯养成人士的APP,比如种子习惯,可以看到好多千奇百怪的习惯。
那么,如果是第一个要养成的呢?这个习惯要具有:1.奠基的作用,开启这个习惯之后,能对自己再养成其他习惯打基础。2.推进作用,可以使自己的习惯养成像发生裂变一样,1到2,2到4,逐渐推进。3.具有元习惯特性。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抓住元习惯,再通过早起、每日运动等习惯化的习惯,成为高效能人士指日可待。
在我没有上过海比特训练营及分身术的课程之前,我实践了第一个习惯养成计划--早起。我简单粗暴的把习惯养成分成三个阶段: 制定计划、打卡执行、回顾反思。如果没有回顾反思,只靠前两部分是很难成功的,那么怎么回顾反思呢?我的做法是直接对自己当天的行为进行分析,问自己why?how?这种方法不算不好,但也有一定的问题,之前我是不自知的,永澄老师的《成为高效能人士,你就差这个习惯》给了我启发。
成为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手段一:分身术
WHAT?
好神秘好厉害的赶脚,究竟是怎样的分身术呢?
永澄大大举的栗子:
狗在吃饭:狗知道自己在吃饭。
人在吃饭:人知道自己在吃饭。
这是第一层认知,就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狗能做到的是:知道自己在吃饭。
人还能做到的是:人知道“自己知道自己在吃饭”。
这就仿佛是人在吃饭的画面放入了电影,自己可以在旁边看到自己在吃饭的这幅场景,并且可以对自己吃饭的姿势优不优美呀,吃的食物是否健康,与人是怎么谈话的等等做出思考与评价。这就是人具有的第二层认知。这个分身法术,其实只要我们意识到并在合适的场合想起来运用,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认知通常是感性的,我们把它称作“小我”。
第二层认知称作“资源我”,资源我是比较理性的,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情绪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我强大,资源我就很难发挥作用。
分身术有什么用呢?
其实有很多让我们生气的事情,如果我们可以分身出来当做电影来看的话,就会发现,有时候我们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或者是说到了自己的痛点,一言不合就翻脸。
这对我来说,真是说中了要害。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怎么能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能量,耗在这些事情上呢?
“怒”字的永澄式分析
即奴隶之心,整个人被束缚住了,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听从于他人。生气只能表示你没有办法,束手无措,没有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只能通过生气发泄表现出来。
高效能是手段,不是目的
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满意的人生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而我们的人生是一个个的选择构成的。我们过往的选择成就了现在的我们,或许我们不太满意,那么未来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由我们当下的选择决定了,所以我们要让资源我更好的发挥作用,就要对我们的小我做分析。
手段二:分析小我,用行为本质模型(甜面包热汤模型)
当我们用这个模型分析出小我的思考模式(收到刺激-做出示威反应-吓跑别人-获得加强信号-下次遇到刺激-再次启动示威反应)后,我们就可以分身出来,考虑如果这是在看电影,我觉得主人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入资源我,发挥作用,我们就有了更多选择,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核心观点
每个人都可以,主动使用自我意识,在任何刺激和回应之间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成长为自己最期待的那个样子。
这个也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把外部环境的问题归咎于他人,并且通过自我意识来主动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永澄老师的延伸:
积极主动的四个层次:意愿、资源、选择权和自我决定。
意愿:愿意积极主动的心。
资源:敢于寻找收集外界的资源。
选择权:对刺激和回应之间有选择权。
自我决定:是四个层次里最高的,一个高效能的人本质上知道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节课又一次颠覆了我的几个认知,之前我理解的积极主动是前两个层次,我以为的阶段目标是成为高效能的人,现在看来,都本末倒置了,不过我利用资源我分析了一下,这些过往就让它过去吧,当下重新做出选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