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过后就冬至啦,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冬节”、“贺冬”、“小年”等。
冬至是要吃饺子的,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祛寒娇耳汤”,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也许,大家都知道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而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东汉时期,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就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渐渐地,后来饺子成为了不可缺少的节日饭。比如,大年三十儿要包好饺子,大年初一早上早早地起来煮,吃完饺子再去给长辈拜年。
我本人是超级喜欢吃饺子的,肉馅素馅儿的,都不挑。只那薄皮儿大馅儿蘸着醋汁儿,咬一口,真是人间美味!再来一碗饺子汤,热乎乎的下肚,真是既美味又舒服!
这不,赶紧地,从冰箱里拿出来了牛肉,还有虾仁儿,备好馅儿和面儿,明天冬至包饺子吃啦!一起哟,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