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再读此传,为之神往——东方汉尼拔陈庆之到底何许人也?

中国古代有一个棋童出身的将军,带7000白盔白袍的将士从建康出发转战千里,攻克32城,历47战,连战连捷,率孤军攻克古都洛阳,护送敌国傀儡皇帝登基,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被称为“东方的汉尼拔”,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重读他的传记,忍不住批注道:

“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此人原本早已湮没在浩瀚的史书中了,但是随着日本著名作家田中芳树所著的《奔流》的出版发行,互联网上重新将他挖掘了出来,被许多军事历史的爱好者捧为“被历史遗忘的不世名将,他就是本文的主角——陈庆之

让我们重回那个硝烟岁月,拨开迷雾,去认识一下历史上的陈庆之!

棋童出身

《南史-陈庆之传》记叙道: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后来横行天下的陈庆之是土生土长的南朝宜兴人,生于484年,从小就跟随梁武帝萧衍左右。梁武帝喜欢下棋,从白天下到黑夜,别人都熬不过去,只有陈庆之一个人认为“劳动最光荣”,通宵达旦,只要领导有召唤,随叫随到,立马上岗,终于凭借这份“执着”和“奉献”,颇得梁武帝宠信。后来随着梁武帝建立萧梁,陈庆之也水涨船高得以升迁,但是他早就在散财聚士准备报效了。而正是这些聚集的人才最终成就了陈庆之的传奇。可见有句老话:“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点都没错!

但是这一份等待有点长,从青涩的少年碌碌无为到了不惑的中年。

公元525年,42岁的陈庆之终于捞到平生第一次统兵外出的机会。被授予“武威将军”,与另外几位同僚一起接应举城内附梁朝的北魏宗室元法僧。任务完成得很圆满。后又带领2000人马护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彭城(徐州),首次击败北魏的进攻,获得人生首胜!

但后来却发生了一件奇葩的事情,“前敌总指挥”萧综居然临阵投敌了!原来这个小萧总的母亲是萧衍推翻的萧齐末帝萧宝卷的妃子,所以小萧总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萧梁的“萧”,而是萧齐的“萧”。于是在北魏援军围困彭城之际,小萧总单枪匹马投敌而去,致使守军群龙无首,在魏军的偷袭下全军覆没,唯有陈庆之率军全身而退。

第二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北魏的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陈庆之因功赐爵关中侯——封侯了!朝中有人好做官啊,何况陈庆之朝中的靠山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老儿!

下一年(527年),44岁的陈庆之随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陈庆之临危不惧,力排众议终于再一次取得了胜利,收到了梁武帝的嘉奖。

之后,就是陈庆之最露脸的光辉事迹了。

528年,北魏发生内乱,权臣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室。北海王元颢乘乱逃到南梁,请梁武帝派兵护送他回去称帝。

梁武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就以元颢为魏王,让陈庆之假节、封飙勇将军,率兵护送元颢北归。

颢于在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发自铚县,进拔荥城,遂至睢阳。

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

这时候,北魏的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仍趋大梁,望旗归款。颢进庆之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仍率众而西。

可以说,陈庆之一路斩关夺隘高歌猛进,进抵荥阳。

而北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率御仗羽林宗子庶子众凡七万,据荥阳拒颢。

兵既精强,城又险固,庆之攻未能拔。

这时北魏的大将元天穆大军又从后面包抄了过来。

就在这腹背受敌,士众皆恐之际,陈庆之反而解鞍秣马,轻松地宣喻众人说:“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我们才7000人,如果待在平原地带,只有等着30万敌人来把我们踏平,只有奋力攻城,拿下荥阳才能对抗追过来的元天穆的大军。

于是,三军用命,一鼓作气,攻陷荥阳。

然后调转枪头,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元天穆,进赴虎牢,北魏皇帝元子攸见状,惧,奔并州。

而临淮王元彧、安豊王元延明没跑掉,便率百僚,封府库,备法驾,奉迎元颢入洛阳宫,正式当起了皇帝。

元颢这时还需要陈庆之帮他守洛阳,于是封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

北魏大将军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众四万,攻陷大梁,分遣老生、费穆兵二万,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庆之随方掩袭,并皆降款。元天穆再次兵败,只与剩余的十余骑北渡黄河逃命。

梁武帝获悉很高兴,复赐手诏称美陈庆之。或许这时,梁武帝会想到陈庆之就是他的过河卒,搅得对方人仰马翻吧。

陈庆之麾下大多身穿白袍,所向披靡。于是洛阳童谣曰: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这是陈庆之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但是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傀儡元颢并不甘心当傀儡,他要做真皇帝,所以他拒绝了梁武帝继续增兵的建议,反而说凭现在的兵力足够了。所以至始至终,陈庆之都没有得到补充。同时对陈庆之也日益疏贰。

正当元颢在洛阳骄奢淫逸之时,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大都督元天穆平定了北方的流民后,终于集结兵力以正宗魏天子元子攸的名义来讨伐元颢了。

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都起来反叛了。

陈庆之与元颢约定,他渡河去守北中郎城,由元颢驻守河南洛阳一线。

陈庆之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尔朱荣敌不过,想要撤退,这时,有个叫刘助的,建议渡河攻击元颢。尔朱荣于是缚木为筏,济自硖石,渡过黄河,与元颢战于河桥,元颢大败,逃到临颍,被擒,洛阳陷落。

陈庆之腹背受敌,不得不,结阵东返,尔朱荣亲自来追,不幸,正值嵩山山水洪溢,军人死散。或淹或俘或散,一支铁军就此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陈庆之单人匹马,假扮僧人,逃回了建康。

这陈庆之就像迦太基的汉尼拔一样,以一旅之师深入罗马腹地一样,率领一支7000人的部队深入北魏境内,攻城拔寨,扶立了一个政权。这7000人主要以陈庆之自己的门客、南方的蛮族、尚武的江淮子弟为主,所以战斗力比一般临时拉来的乌合之众要强。其中更有一个叫杨忠的,战后流落到关中,成为一代名将,他还生了个儿子叫杨坚,这个儿子篡了北周,建国大隋,一统天下。

当然北魏的尔朱荣的主力不在河南也是一个原因,所以当尔朱荣调动兵马回来时,陈庆之虽然在河北抵挡住了尔朱荣的进攻,但是毕竟兵少将寡,缺乏后援,难以撼动大部队的。至于尔朱荣偷渡黄河击败元颢其实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过陈庆之回到南梁后,梁武帝对他依然信任。在后来的对内平叛、对外用兵中多次启用陈庆之,并都获得胜利。

陈庆之卒于539年,终年56岁。史书说他“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是一位自律的好将军。

这就是这位棋童出身的白袍陈庆之的故事,正所谓:小棋童一局定天下,大将军七千破乾坤。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