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武志红老师的第二本心理学著作,两周的时间于我而言,只读了一本书实在是漫长的消化过程,可是我竟有并没有读完的感觉。书中讲了太多的道理,贯穿了一生,沉重又萧条,应该是见了多少人生才看得到的真谛,被神话般的总结于一身。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读过才懂,被温柔相待的密码在自己手中。
《心花路放》中的台词一度让观众觉得搞笑:
“阴影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挥之不去就用正面去面对!”
“你现在就处在你人生的阴影里面,但阴影也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你怎么就走不出来。”
“我之前失败的婚姻,它是我人生中的阴影对吧?但那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啊。”
这样的幽默是等人探讨,并且值得人深思的:
阴影只是太阳转了个身,每个人的生命应该被自己照亮,在成长的过程中,阳光和阴影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体。
故事从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开始娓娓道来: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6岁之前基本形成了性格,性格形成的基础是家庭的教育成长过程。武志红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这也就基本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生命总可以被视为是一个轮回。
残酷的事实在于,每个孩子在性格形成之前能做的努力微乎其微。如果你对这轮回感到满意,无疑你是幸运的,可一旦你注定承受的太多,那么看似轮回形成的闭环很让人沮丧,可是并没有结束,更让人沮丧的还有之后的挑战:总像是有人配合你的轮回,推波助澜般令你在轮回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煎熬。
模式由关系产生,另一方面我们总是被关系影响,《被讨厌的勇气》中,岸见一郎说我们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中》,武志红说我们无时无刻不活在关系中,我们都渴望得到关系对方的认可,渴望能与对方分享彼此。无论是基于阿德勒还是弗洛伊德:
一方面我们想做自己,
一方面我们又被他人的思想左右,
另一方面,我们时刻不忘控制对方的意志。
这样三角关系稳固的存在于这个社会每个人身上,大概所有的矛盾都源于此。
有人说武志红的书总给人一种无力感,他把问题阐释的那么清楚却没有给你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无疑是在无助的人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可是没有一种捷径适合每一个人,无视这些他人的评价,我的问题是,为了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1⃣️时间轴: 过去 当下 未来
2⃣️关系轴: 自己的感觉 他人的评价
3⃣️价值体系:自我本身价值 外在价值
如果这是三道选择题,你又会如何选择?
书里给出了答案,但是于个人而言,道理和方法发挥效用的前提是:你应该足够了解自己。
1.活在当下。留恋的过去无法改变;展望的未来也不见得比脚踏实地的旅途过程更美好。
2.尊重自己的感觉,决意只为自己负责。任何基于自我觉察做出决定都是你成为自我的关键时刻,他人的评价不应动摇你自己的立场,况且根本没有一种外部的所谓权威应该凌驾于你的自由意志之上。
3.看到最真实的自我本身价值。跳出外部评价体系的桎梏,也要看到别人去掉所有外在后的本真存在,不以执着于改造他人为梦想。
对于心理学书籍来说,如果易读,总是要配合好许多生动的故事。做一个有故事的人很简单,但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很难。武志红无疑是那个会讲故事,而又乐于讲述的人。
7个心理寓言像看似不经意准备的茶余饭后的甜点,就是他送给读者的礼物.
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玩
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放弃的寓言:蜜蜂与鲜花
亲密的寓言:独一无二的玫瑰
他的书不是中学课本的解析,不能清楚地告诉你解题过程;他的书里可能有血淋淋的事实,向你讲述无数“答题人”曾经历的奔溃,因为毫无隐瞒的展现,让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又过瘾;如果你想从中找到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法对抗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
如果还不够过瘾,贴心的心灵成长书吧的6本书,定能宛如没有一点杂质的清泉,汩汩地流入你的内心深处。
《不要用爱控制我》
《中毒的爱》(原名《中毒的父母》)
《爱是一种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
《沉重的肉身》
《爱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