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来个迟到的推荐:美国惊悚电影《迪亚特洛夫事件》。
这片子讲了历史上著名的迪亚特洛夫山径事件:1959年,九名前苏联登山爱好者在乌拉尔山脉附近失踪,当他们再次被人发现时却早已死亡,死前仿佛受到巨大的惊吓以及非人力的强大外力的袭击,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50年后,美国的五名大学生组成了纪录片小队前去调查这一事件。
此后剧透略,下面开始讲又臭又长的大道理观后感,想度过轻松周末的读者可以后退了。
第一:人心灵的力量随环境改变而起伏
当探险队伍在雪山中跋涉、露营时,你会随着主角们的视角震撼于大自然的美:那神秘连绵的雪山,那无垠深沉的星空,一个人站在夜空之下,瞭望着那片浩瀚与壮美,不想睡觉,淡淡的兴奋,热血在涌动,想去探知未知与磅礴的宇宙。
问题来了:1、为什么常人在日常环境中没有这种感觉?
答:我们会迅速习惯环境,并选择最适宜自己的舒适区。既然舒服了,为什么要辛苦跋涉?
2、为什么在雪山里心力就来了,心潮起伏,波澜壮阔?
答:因为环境彻底改变,人都是心随境转。
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种充沛的力量?
答: 需要有一个启明星一样的目标,时刻在指引。
4、联想到一个题外话:常人为什么很难耐下性子阅读经典?
答:最近老猪发现走在路上的小孩子们,往往被同龄人与同龄人的玩具所吸引。比如几岁的小孩子关注的都是几岁的小孩子,喜欢的都是玩具汽车之类的低龄玩具。他就不太关注成人,不太喜欢成人的东西。
为什么?
心智欣赏不动,心频不一致。
所以人想阅读经典,最难过的一关是去理解圣人(智者)的境界。那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心智自己的成熟度。刚开始阅读一定是索然无味的。因为不符合我们的心智我们的频率,但随着我们的成熟,你会逐渐发现经典的奥义经典的趣味,以及儿童玩具的寡淡无趣。
第二:当灾难来临时,生气是你最糟糕最危险最愚蠢的选择。
影片的中后段,当遭遇未知力量的袭击后,五人探险队出现一死一伤,剩下的人开始生气、躁怒、指责,指责领导者指挥失误云云。
作为旁观的观众,你会清晰看到,此时的生气与指责根本毫无意义,是能作出的最糟糕最愚蠢最危险的选择。
那当事人应该做什么呢?
最佳选择是第一时间精准判断当前情况,快速止损,尽量把时间精力人力协调到最好的解决方式上。
陷入争吵,从而内讧,是继续残害自己的最有效方式。
然而普通人为什么是普通人,就因为在这时TA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前几天,老猪在聊“俞敏洪演讲事件”时发了三篇小文,大多读者留言都是攻击与谩骂。我在沟通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
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观察角度。发生不同看法是必然的寻常一幕,但是这一幕一旦流于情绪,开始用过重的语气倾诉、说狠话、谩骂、争吵,于事一点用处也没有,只是在发泄,在过家家。
而且愤怒之后,你的精力、时间严重浪费,你的情绪、人际链接需要很久才能恢复。
所以,留意“生气”这个事,无论你有多么充分的理由动气。如果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生气,那对自己对事对时间对精力都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你只是在过家家,在发泄情绪,在浪费一切。
要想认清事情,解决事情,还是要平和。无论对方如何躁动暴躁,我不动,倾听与换位思考(哪怕是冷却、停滞)。当对方把那气平和下来,才能继续有效沟通,解决问题。
而有些问题确实是解决不了的,要懂得放下。
惭愧,我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