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觉得很多流行语都能打到你的痛点,让你心有戚戚焉?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听过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一生。” “道理我都懂,但问题是……”
你是不是常常出现这样的念头:“我不喜欢现在的生活。”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但人生需要揭穿,只有你能创造自己的生活。
艾弗利德·德索萨说过一段话: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看似马上就要开始了,真正的生活,但是总有一些障碍阻挡着,有些事得先解决,有些工作还有待完成,时间貌似够用,还有一笔债务要去付清,然后生活就会开始,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些障碍,正是我的生活。”
意识到生活就是眼前的一切,生活并不在别处,只在你脚下。但这还不够,我们还更应该向内心深处提问,你为什么在这里?你又是如何来到了这里?
直到我看到另一段话:
“我一直都以为人生的挑战就是克服障碍去实现目标,其实我错了。我在一生中所遇到的最可怕的混乱,与那些我未能实现的事情毫无关系,相反,它们与那些“并非我所期待,但我却得到了”的事物息息相关。”
这就是芭芭拉•安吉丽思在《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中给我的答案。
这本书我看得很投入,尤其是当我在书中看到了作者也引用了艾弗利德·德索萨(本书中译作:阿尔弗雷德·索泽)的那段话,突然产生了难以言说的共鸣,原来不只我有如此困惑思考,原来还有人写了这样一本书,原来这本书可以帮我寻找答案。
芭芭拉•安吉丽思是谁?她是畅销书作家——《活在当下》《爱是一切的答案》《内在革命》《你该知道的真爱秘密》等书的作者,她是当代个人成长与灵性成长领域影响力深远的导师之一,美国知名人际关系专家。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是一本帮你认清现状,向心灵发问,并助你寻找答案的书。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
“当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时,我们就会提出问题,以便将自己从痛苦中解放出来。我们之所以会提问,不单单是因为我们想要提问,更是因为需要提问。而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问题便是:“我是怎么来到了这里?”
围绕这个中心观点,芭芭拉不仅引你发问、帮你寻找答案,还分析了行动路上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阻碍,最终,就像本书的副标题,助你收获成长。
一、这本书引你发问
在本书1.活在问题中一节中,全面引你发问。
为何发问
- 生活中总有未竟的梦想,不愿面对的困难,不想正视的情感,有时候是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了问题,但漠视、否定、逃避不会让问题消失,只会让痛苦加重。
- 只要生活还在前进,总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总会产生新的问题。
为何你不愿发问
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对未知感到恐惧,对改变感到不安全,所以我们不愿发问,我们逃避现实,任由生活失控,将我们推向痛苦、困惑、不快乐。
如何发问
不需要多么严苛地拷问内心,只需要不再压抑真实自我的想法,倾听内心的声音,不再逃避,质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诚实地面对你的问题。
深入挖掘问题
当问题浮现,你就必须行动,但现状并非一日所能改善,承认问题,你已经具备非凡勇气。当我们意识到问题存在,就要往更深层去挖掘,“只要挖得够深,总会碰到一些东西。”在此过程中,你可能因问题本身、因行动而面临种种焦虑,但没关系,你可以根据指导,为焦虑“正名”。
二、这本书为现状正名
我在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作者芭芭拉在2.转折点、过渡站和警钟一节中,详细讲述的“正名”概念。
当我们通过向自己发问、向生活挖掘问题来分析现状,知道了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现状,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之后,我们需要为现状、为问题、为当前发生的事情“正名”。
“正名”就是阐明定义、改变我们的认识。
“正名”拥有以下三种力量:
- “正名”让我们退一步思考经历,以更客观的观察态度观察它。
- “正名”帮我们平定恐惧,消除幻觉。
- “正名”让我们更完整的活在现实中。
如果你认为正面临“危机”,那么这危机有没有可能是“分离、决定、判断的关键时刻”?如果它是这样关于抉择的关键时刻,那它是否可以被定义为“转折点或过渡站”?如果可以,那它是否意味着改变和新的机会?
如果此刻的“危机”突如其来,给你打击巨大,让你苦不堪言,那它是否可以被定义为生活给你敲响的“警钟”?如果可以,那它是否意味着你的某种意识得以觉醒?是否意味着你的一次转移,将你从过去的现实转向另一个现实?
通过发问,我们达到了从否定问题到承认问题的成长。得以坦诚地面对问题,面对焦虑。
通过正名,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曾被忽视的地方。利用转折点或过渡站,找到新的方向;利用警钟,重新打造自己,采取行动。
最后我们发现,问题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而我们身处的现状,背后也可以挖掘出方向。
三、这本书帮你分析现状
为现状“正名”之后,我们总要去分析一下现状,知道为什么走到这里,以及又是以什么样的状态走来,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内在革命》在
3.被困在另一种生活里
4.被真相绊倒
5.从内心最深处关闭了自己
6.拥抱自己的阴暗面
四节内容中,给出了详尽的分析和实用的解决方案。
在梳理此部分的思维导图时,更为作者芭芭拉的功力折服。每一节都从问题产生的源头及其引发的后果开始分析,然后对该问题在生活中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分类描述,最后给出解决方案。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推荐着重阅读每一节的“问题原因探寻”部分。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梳理个人经历,找到症结。通晓人性在自我成长、改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弱点,有助于抵抗行动中面临的焦虑感,因“你不是一个人”。
四、这本书助你掀起“内在革命”
在“内在革命”一章中,作者通过7.直面内心的恐惧、8.我们的悲伤会将我们雕刻成形、9.未知:最强大的状态三节的内容,对我们实施行动、改变现状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绪、心理问题做了分析和解答,将能量注入心灵最深处。当我们足够了解自己,就更容易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屈从于人类天性共有的恐惧、逃避、悲伤、愤怒等固有模式。
由于作者芭芭拉在个人成长领域深耕探寻多年,书中多次提到佛教大师给她的启迪、引用中国道教名家的哲思语录、中国谚语等,以跨越文化引起共鸣。在这部分的阅读中,我也时常对照自身思考,总能看到隐藏在自己贪嗔痴恨爱恶欲之后的问题,挖掘出自己诸多实践不能落实、改变未能完成的原因。
本书最后一章觉醒之路中描述了内在革命、自我成长之路上的收获,即:10.敞开自我去生活、11.智慧的觉醒、12.完整自我,作为全书的深化和总结,此处略去不表。
读罢掩卷,从此一个信念刻入脑海,能量需要由内而外地迸发,而不是受外部环境的挤压而爆发。
这本书值得推荐,它不是鸡汤,是良药。
最后,让我们回到题目,是时候向自己发问——为什么你喝过很多鸡汤,却依然治不好懒癌?
我想,你应该按照这本书提供的方法,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2016.4.1 更
还真是后知后觉,其实这篇的题目没起好,应该是“打了很多鸡血,却依然没有治好懒癌?”或者“喝过很多鸡汤,却依然治不好心伤?”
毕竟,鸡血常用来振奋,鸡汤常用于疗伤。
知其原创文章,喜欢请帮忙点赞。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我以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