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记忆力慢慢在退化,而回忆却越来越多。有一个场景时时浮现在我脑海中,场景里有一盏灯,在夜晚照亮着我回家的路。
我小时候是在邻村读的小学,每天都是跟同村小伙伴走路上下学,回到家就窝在家里看书或者看电视,家里大人都忙着挣钱,很少有时间带我走出村子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时候好几个村子有一所小学,一个乡镇有一所中学。所以,我在升入初中后就到镇里读书了。初中学校离我家2公里左右,现在看来是很近的距离,而且每次开车经过我都还会疑惑,为什么那时候会觉得远呢。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正好是21世纪初,交通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发达。从我家到学校就一条公路,路上除了公交车之外,没什么机动车,所以,骑自行车还是比较安全的。当然了,那时候骑自行车的人也是最多的。每当上下学的时候,我们这条窄窄的乡镇公路上就挤满了我们的自行车,或是三三两两追逐竞赛的,或是独自一人默默骑行的,或是几个并排聊天的,各有各的欢乐。进了初中后,多了很多门课,课业压力比小学要大很多,而且还要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所以,每个人作息时间都不一样,加上我们学校班级多、人也多,导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往返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没机会也没条件天天跟人约好一起骑车上下学。那时候为了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成绩,学校是会安排我们晚自习的,时间都是从晚上6点到9点。而晚自习于我而言是非常难熬的,不是说讨厌学习,相反的我初中学习成绩可以说是名列前茅,13个班级500多号人每次考试基本都是前三十。我讨厌的是晚自习结束后回家的那段路。我这人怕“鬼”怕黑,回家的乡镇公路在太阳下山后基本都是黑漆漆一片,虽然每隔几十米都装有路灯,但基本都是摆设,该亮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没亮起来过。学校出来到我们村子有一段1公里左右的路段是比较荒凉的,只有零星的几栋房子,远远看去不知道是山间的鬼火还是房子的灯光,每次路过都会起鸡皮疙瘩,都会不自觉的加快速度,希望赶快骑过去。所以每次一等到晚自习结束铃响起,我就飞奔出去凑着人最多的一波走,希望在路上不会孤零零一人。说来也奇怪,明明白天上下课路上都能碰到很多学生的,但是到了晚上,晚自习结束,经常在路上骑着骑着就只剩下自己了,不知道是不是一到晚上我骑车的频率就跟其他人不在一个点上。所以,那时候晚自习结束回家的路是最难熬的,感觉10分钟的路程都要骑出半个小时的感觉了。记得有一天,大家按照往常一样进行着晚自习,中间一段时间我们的值班老师有事出去了,大家就开始闹腾了,说话也逐渐大声起来,个别甚至在教室里奔跑追逐起来。在大家最欢腾的时候正好被路过的班主任撞见了。为了惩戒我们,班主任要求晚自习结束后大家再留堂半小时。当然班主任也没有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言明如果谁觉得自己晚自习没说话的可以先走,但如果发现说假话的,明天就要叫家长。我们那时候是21世纪初,棍棒教育已经过时了,但是也没有像现在这么文明,特别是当时的父母,比现在的家长下手要狠多了。所以,叫家长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重要的惩罚措施了。当时我的心是一下子就沉到了谷底,我都忘了自己之前有没有跟别人说过话了,环顾了一下四周,几个大嘴巴就坐在我附近,就算我自己不说也会被带起节奏的。想到迟半个小时回家可能要独自一人,又想到现在直接回去明天可能要叫家长,我当时内心真是极度纠结。最后,对黑暗的恐惧战胜了对班主任和对父母的畏惧,我在几十双崇拜眼睛的注视下,假装镇定的走出了教室,然后飞奔向校外,希望能赶上一波回家的浪潮。运气的是第二天老师也没让我叫家长,看来同学们还是很讲义气的。
那时候,每次回家,虽然时常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虽然要经过1公里多的荒地,虽然都是黑漆漆的一片,虽然每次晚自习回来路上都会害怕。但是,每当看到家门口为我亮着的那盏灯,我心里就会很安心。那盏灯不仅驱散了黑暗,告诉我马上到家了,而且也在告诉我,我的母亲一直在等着我。初中三年,只要是我要上晚自习,我的母亲就会早早的点亮门前的那盏灯,守在一楼等我回家。而且会掐着我到家的时间为我或是煮燕麦片或是煮粉干,让我一到家就能吃上热腾腾的夜宵。有一次,我们班晚自习又因为吵闹被班主任碰到,而我是在讲话的时候被当场抓获,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好讲,直接被留堂了。那些住校的都无所谓,反正回去也是睡觉。但是我很焦急,急的是不能赶着人多的时候回去了。那天,我母亲因为迟迟等不到我回家最后自己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里来。看着母亲担忧的眼神,我忽然心里一阵阵的愧疚。回家路上,我默默的骑着车跟在母亲的后面,虽然此刻仍然黑暗,仍然寂静,但是我却一点都没有害怕。
进入高中后我来到了新的学校,为了方便我学习,父母又在学校附近咬牙买了一套房子,那盏陪伴我三年的灯虽然不会再在夜晚为我点亮了,但是却永远点亮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而我的母亲则继续在我上晚自习的日子里为我烧好热腾腾的夜宵在客厅等着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