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对于促进亲子关系,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众所皆知,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所以,从小给他们创造阅读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
那么,“亲子阅读”到底可以带来什么呢?上一期,我们提到了这个内容:如何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亲子阅读”了解一下
英国早在1992年就创建了“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阅读指导计划的国家,特别是面向0~4岁的低龄儿童。
美国也有类似的项目。1994年,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LibraryService to Children,ALSC)发起“出生即阅读”(Born to Read)婴幼儿阅读推广示范项目,提倡从刚出生的婴儿就开始进行早期阅读。
别人家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阅读了。自己家的孩子当然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虽然“亲子阅读”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频繁的让孩子进行阅读,想必他们也会“腻”了
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有趣的“亲子阅读”呢?
阅读过程演绎故事角色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要经常改变自己的语气,使自己的讲述符合里面角色的设定。这样子的话能让孩子置身于我们所讲的故事之中,更加容易去理解这个故事。
孩子们的注意力是不够集中的,他们无法长时间聚集精神在一件事情上。
所以我们可以在合适的场景中进入一些新的角色,把这个故事变成一个崭新的故事,孩子们就会对这个故事产生一种新鲜感,持续的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改编故事内容
在“亲子阅读”中,我们也可以跟孩子们一起对内容进行改编,把故事改成一个孩子更喜爱的版本,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有创造能力的。
而在改编的过程中,与孩子们不断的讨论、争论,也是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与孩子互动
在给孩子讲故事或是读书的时候,要不断的与孩子互动交流,互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也能让他们不会感觉到无聊。
如果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多让孩子参与进来的话,孩子们会对于讲故事这件事情积极度会变得很高。
虽然“亲子阅读”能给我们与孩子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家长也要注意一些行为,避免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厌恶心态。
以家长喜好为准
如果在给孩子挑选晚间读物的时候按照家长的喜好为准,而恰恰挑选的读物是孩子不喜欢的,那么,温馨的“亲子阅读”时间,对孩子来说就会是非常煎熬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喜欢纠正孩子的小错误
孩子们在阅读中有语法错误的话,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去纠正他,到最后如果纠正不回来的话还会批评他。
那么,就会让本来愉快的阅读时间变成了批评教育,孩子对于“亲子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
让孩子写读后感
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写读后感,读后感如果不是出于孩子的内心感受,而是由于父母的要求才作为一种任务去写的话会增加孩子们的阅读负担,而不是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本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是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情景融于一体,体会里面的各种感情,而不仅仅是为了阅读而去阅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