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28《努力不可少,方向更重要——《孟子梁惠王》

黎明即起        可洒扫庭除

          晨则醒            昏则定

                      相信今日一定是美好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美成在久

不为与不能有什么样的差别呢?有一位哲人这么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是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讲的话和我们昨天前天学习的主题非常相应。怎么接受不能改变的?需要宁静。怎么改变我能改变的?需要勇气和力量。如何分辨什么我能改变什么我不能改变?还是需要智慧。

前几天看到一个标语,本来想写“知者不惑”,结果错写成了“智者不愁”,其实,一想想,这个也对,有智慧的人什么事都能弄明白,心里有杆秤,就不会发愁了。“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要称一称才知道几斤几两,用尺子量一量才知道长短,物都是如此。那用什么来称一称我们的心呢?以国君为代表的管理者得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

苏格拉底这样说过:“我们要挑选出来的人必须身心健全,并且能够长期训练和教育的人”。思想家、管理者、文化传播者必须是挑选出来的身心健全,并且能够接受长期训练和教育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一念恒定,美成在久,如果这样正义就能够得到守卫。

苏格拉底接着说:那些最坚定、最勇敢,在可能的范围内最有风度的人,他们要有受教育的天赋,性格上必须高贵严肃。君子不可戏也。那什么是受教育的天赋?苏格拉底进行了具体说明:“首先要热爱学习,还要觉得学习的过程并不困难,要知道灵魂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要远远高于体力劳动”。

学习是更接近灵魂的事情,对灵魂的感知能力很强的人才能在学习上hold住。苏格拉底接着说“另外他们还要有很强的记忆力,他们必须是百折不挠的”,不惧怕一切痛苦和艰辛,要不然很难想象要经过如此漫长和复杂的训练和学习,还有人愿意承受如此痛苦。

 

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者,要具备一种能力——量心的轻重长短,必须要经过漫长和复杂的学习训练,只有那个坚定的人才能经得住,才能够去尝试。所以目前我们一切的错误,包括对哲学的轻视,都源于研究哲学的人不具备研究哲学的资格。同样的,就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来说,我们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不知道怎么教别人,而是我们立志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人是否真正具备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资格。

                        不忍人之心(5)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采色:即彩色。

便嬖:左右亲近的人。

辟:开辟。

朝秦楚:使秦楚来朝。

莅中国而抚四夷:莅,临,据有。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若:你。

缘:攀登。

殆:发语词。

集有:占有。

盖亦反其本:盖,何不。反,归返。为什么不归返根本。

涂:同“途”。

疾:责备。

愬:通“诉”,诉说。

王之大欲

昨天王告诉孟子自己是有追求的,但面对孟子的询问,王却笑而不答。于是,孟子就开始诱导王讲出自己的志向,孟子表现出猜测揣度来:“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好吃的、好穿的、好听的、好用的,这些都够用,啥都有,还有不满足的吗?王曰“否”,不是的。孟子就继续猜:“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开疆拓土;“朝秦楚”,使秦楚等大国都来朝拜我;“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据有中央之地,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来归顺。

大家听听,齐宣王的目标是不是很高大上?齐宣王是不是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啊?果然很有抱负。但孟子却说:“以若所为”,以你现在这样的做法,“求若所欲”,求你的目标,“犹缘木而求鱼也”,就像爬树上去抓鱼一样,根本是竹篮打水。

方向不对,后灾无穷

王一听,心里有点不乐意了:不会吧?我天天也忙活得不轻。怎么会一点效果没有呢?孟子却告诉王说:比你想的还严重。你越忙活你的灾难可能就会更大。“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跑到树上去抓鱼,最多是忙活半天抓不到鱼,但按照你现在的做法,如果“尽心力而为之”,越是努力,灾祸就会越多。

一看孟子这么一板一眼,王心里有点担忧起来:“可得闻与”,可以说给我这是为什么吗?我哪里做得不对啊?王愿意听了,孟子也就正好发表自己的观点了:“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楚国那么大,弱小鲁国的附庸邹国那就更弱了,怎么可能是楚国的对手呢。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这是一个客观实在,谁都不能不承认。那么,现在的情况是,“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方圆千里大的国家总共有九个,齐国虽然大,但也只是九个中的一个而已,如果以齐国之力,对抗其他八国,“何以异于邹敌楚哉?”和邹国去对抗楚国有什么区别?

你只要想称霸,只要想开疆拓土,那你肯定就会惹到其他几个国家,那怎么办?“盖亦反其本矣。”返本,返到什么样的本上呢?明天的课程继续。

向上仰望,不切断和我们祖先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切断和一方水土的联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