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回来,地铁印象很深。在旅行中作为游览项目参观地铁,好像还是第一回。
现在,我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莫斯科地铁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但却是世界上最美丽奢华的站。
入口看起来似乎和伦敦地铁口(见《隧道(伦敦第四天)》)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大理石花岗岩的地面墙面略新一些,当踏上自动扶梯的时候,就有了深不见底的感觉,拿出手机,10秒视频拍完也没见个头。原来莫斯科地铁最初为了战备而建,大部分线路都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下,所以,进站就要有点耐心了。
一到地下,眼睛就为之一亮,花岗岩大理石拼成的地面,一如进入了地下客厅,我又要说运气好了,刚下地铁遇到了唯一一次行人寥若星辰的时刻,拍到了下面这张聚焦有历史意义绘画的照片,照片中间穿绿色衣服的就是打败拿破仑一世的俄罗斯反法联盟名将库图佐夫将军。
一会儿功夫,人就多了,然后就只能拍些局部的了。因为不认识俄文,所以后面几个地铁站名想不起来了,好像有几个人名,莫斯科有个特点,喜欢用人名来命名道路、站点,就象我们中国喜欢用城市省份来命名道路,比如马雅科夫斯基站、库图佐夫站、普希金站、契科夫站、陀斯妥耶夫斯基站等等。我拍到一个塑像,两肩高耸,很象高尔基,因为小时候记得形容那些西服垫假肩的人常常会说:肩膀耸耸起混充高尔基。
莫斯科的每一座地铁站的建筑造型都不相同,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来自乌拉尔山、阿尔泰、中亚、高加索及乌克兰等二十多种不同产地的大理石、花岗岩及各种矿石,铺满了车站的大厅。精美的大理石艺术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灯、玻璃拼花、马赛克镶嵌画无不代表着建筑者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使车站仿佛成了一座艺术博物馆。以名人事迹、历史政治事件为主题而建造的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内涵丰富,充满人文气息,与挂满名画富丽堂皇的宫殿相差无几,“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应该是当之愧了。
如此温馨的地铁站,即使地面战火纷飞,恐怕也不妨碍地下的载歌载舞了。但是,时代变了,科技进步了,要抵御核战争,我不知道是否有效。我们人类因为饱受战争之苦,经历了愚昧野蛮的时代,谁都不希望再有战争,让它成为民众的宫殿,躲避严冬西伯利亚寒风的温暖厅堂,恐怕是当代设计师建造者的梦想吧。 难怪,到过上海的俄罗斯青年会把到处是玻璃门,贴着五颜六色招贴画的上海地铁站当作“浴室”了。突然,想起世界杯前夕杭州地铁站装饰成足球馆的样子,我觉得几乎可以比喻成儿童房了,哈哈。
莫斯科地铁站精采的还有很多,可惜没有时间一一参观,如果说英国的地铁站由钢筋铁骨构成,那么莫斯科的地铁站由磐石璞玉造就,至于别的财主国家的地铁,以后有机会再聊了,看能不能凑成国际豪宅。
关于地铁,今天同学提到了一个国家人民的文明程度,忽然想起一直想说的问题,地铁站不论何种风格,它仅仅反映人们的爱好取向,而地铁秩序却反映着人的素质修养。这在英国也好,莫斯科也罢,自动扶梯不论人多人少一律靠右边站,左侧永远是留给着急超前的人的。但国内这一点真的还没有习惯,难得看见大多数靠一侧站的,或许也仅仅是巧合,不论上海杭州,挤满的时候偏多,人少的时候也是有站左侧有站右侧的,然后要超前的人只能左右游动着穿梭。
在自由和秩序之间,我们总要做些调整,这一点上,我更倾向向西方学习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