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回家,三言两语就跟爸爸说的不开心,他大概是个操心命,大事小事都喜欢管,我大都当没听见。
只有说妈妈哪里做的不好,因为一点小事情斤斤计较,反复挑剔时,我忍不住想要照顾妈妈的情绪,冷不丁来一句,这对于一向威严的爸爸来说也许是一种“收拾”。
然而我并无心收拾,也不敢收拾,只是觉得小事好好说,一个人说话和气一点,整个家庭氛围会好很多。
不知有多少人与我感同身受,我们出生于社会最底层阶级,努力读书拼搏,在省城打工也好创业也罢,最终目的都是想留下来。至于为什么想留,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理由。
即使很多人告诉我们太年轻了,依然执着。城里为什么好?这些在外的年轻人知道,从吃到住,你花一毛钱就能享受到一毛钱的服务,而在村里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汗水,换来的永远是花了两毛却只有半毛的服务,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关系的永远好办事。
所以,很多人想留在城里。因为如今的社会,只要你不懒,都可以养活自己,而地方越大的地方越注重能力。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能力,卖菜是一种能力,掏大粪同样也是。只要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奋斗着的,都是好能力。
然而,从村里走出来的我们还拥有了其它能力,比如—享受。我们这一代,比父母会花钱,舍得花钱,敢花钱,以至于享受惯了城里一拧就来的热水,一点就到的外卖,滴车……
一年到头回几次家,竟突然不适应起来,居住环境也好,心理压力也罢(这大都来自亲戚朋友的询问,比如工资多少、婚姻问题),都不比不上住惯了的城里,这让归家的孩子或多或少想要逃离。
孩子们在外面的世界,拥有了不一样的视野和眼界,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可回到家中,一下子便暴露了自己的阶层,想要突破这种阶层,需要的不只是加倍的努力,还有运气。
这是现实,但是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嫌弃现实,因为这意味着嫌弃父母。
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嫌弃?有网友就说:“用着父母给的资源和金钱, 接受了他们没得到的教育, 获得了他们没有的视野和眼界,到头来却嘲笑他们的愚昧 ,秉持着自己的所谓理性精明疏远了这些爱我的人。”
想起哲学老师的一句话,他说,你把一切感情想的很清楚的时候,你就不再拥有这些感情。
这其实是挺恐怖的一件事,因为你所以为的理性,某种程度上就是自私。
其实回到村里,只要你仔细感受,就会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虽不比从前,但是比城里好很多,往往越是处于最底端的农民阶层越注重人情味。
爸爸就是这样的人,他虽脾气不好,但是他的孝顺,看重人情,坚持礼尚往来,宁可吃点亏的做事方法一直影响这我和弟弟。
这次回家,我分分钟化身翠花,扭秧歌,走亲戚,在尘土飞扬的景点吃着路边摊,虽然环境不好但这却更接近于生活的本质。
你会从并不优美的秧歌里感受到一些年味,村里人对于文化生活的渴求;你会从吃路边摊中感受到农村人简单又质朴的满足感和幸福;你会从走亲戚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想起今天年近80的老姑硬拉着我的手硬给我压岁钱的场景……请珍惜身边的老者,真的是一种宝贵。
讲到这里,你会看明白,这其实是我的道歉信,对不起,爸爸,请原谅我的高傲。
今天是大年初二,一点感想写在我回家的第七天,希望跟我一样回来的孩子,少玩手机,多陪伴,多理解,多宽容,常怀感恩之心,相亲相爱一家人。
新年快乐!
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90368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