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喜剧的底色都是悲伤的。
正如那些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大大方方谈论自己的样貌、色盲、情绪问题,当他们勇敢地把自己的各种问题或障碍袒露在观众面前,他们早已走过那些难熬的时刻。
原来,并不是所有微笑都代表着快乐。原来,看起来快乐的人也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内心强大的人,都把负面情绪化解了,而不够强大的人,则会被一些情绪吞噬掉。
小时候,我们可以无忧无虑,不必顾虑什么,我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们拥有情绪自由,也可以表达真实的自己和感受。
成年后,我们似乎变得不容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我们总是在隐藏,怕被别人识破,还要告诉自己要坚强。每一次哭泣后,都是笑着继续。
正如那首歌里唱的,“长大以后,我只能奔跑。我多害怕,黑暗中跌倒。明天你好,含着泪微笑。越美好,越害怕得到。”
我们越来越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我们的内心受伤了,我们的心理也生病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们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总会有一种方法去治愈。
有一本关于疗愈的绘本,用诚恳的话语,和令人振奋的插画。鼓励我们认识和发现全新的自己,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这本疗愈书,就是《考拉小姐的心理疗愈课》,出自美国人气插画家凯特·艾伦,她也是畅销书《柔软的刺猬》的作者。她的作品有着治愈人的心灵的作用,正因如此,她在社交平台上拥有百万粉丝。
有人曾总结“人生经典三问”:你是谁?从哪来?要到哪儿去?
不得不说,了解自己的来路,真的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了解真实的自己,包括优点和缺点。
不少人对自己不够了解,或者说,过度菲薄了自己。这使得这部分人不太自信,甚至经常感到自卑,认为自己毫无价值。
凯特.艾伦在《考拉小姐的心理疗愈课》中说:“你的大脑中关于自己的负面形象,并不是真正的你,事实上,你令人非常愉悦。”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价值并不是用简单的数字就可以衡量的。
如果你还不够了解自己,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
你的答案可能是:我是一名设计师,我是一名画家,或者,我是一个全职妈妈,我是一个医生等等。
不过,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赋予了我们这样的身份。除此之外,我们喜欢的风格、我们所爱的人,以及我们喜欢的事物,我们的认知,都在塑造着我们。
用一种全面而真实的自我认知,去改变消极的自我形象,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正念融入进我们的生活。
什么是正念呢?作者将正念定义为“对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的觉察,以及保持专注于当下的努力。”
你永远没办法轻易下结论或者过早定义,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问题丛生,可能一场意外接着另外一场,有时候是际遇,有时候是机遇,而一切只有在终点时候才能够见分晓。
接纳,是保持良好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键。放弃评判,与一切美好的或丑陋的和平共处。告诉自己,我不会也不应该一直悲伤下去,我只是在暂时经历悲伤的情绪。
作家史铁生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的《我与地坛》被列入了语文课本。年轻时双腿瘫痪,后因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被先锋派作者视为精神领袖。
在与命运抗争的生活中,他不是抱怨,更非自暴自弃,而是全然接纳,无论是身体的残疾,还是生活的冲突。
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在艰难和痛苦中发自肺腑的,宽厚地微笑,攀登文学的高峰,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他在《病隙碎笔》中写到,“我们太看重了白昼,又太忽视着黑夜。生命,至少有一半是在黑夜中呀——夜深人静,心神仍在奔突和浪游。更因为,一个明确走在晴天朗照中的人,很可能正在心魂的黑暗与迷茫中挣扎,黑夜与白昼之比因而更其悬殊。”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面临一些至暗时刻,它们可能是焦虑、抑郁,或者是不自信、孤独,也有可能是自我否定,感到沮丧,甚至是绝望。
面对人生的这些至暗时刻,我们不应该坐以待毙,更不能束手就擒,因为,总有一个方法将疗愈你。
希望我们不再抖着肩膀独自哭泣,也不在楼梯的角落寻找勇气。即便我们朝着人群的相反方向,也能勇敢跑去,而不是再追问自己在哪里。
当我们偶尔对一些事情感到担心,也不代表一定会有坏事发生,而且,我们总会想到办法的。无论今天发生了什么,无论现在发生了什么,一切都会很快过去。
偶尔感到迷茫也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要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努力,并且期待美好的未来。
凯特.艾伦告诉我们一个很好又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每天复述以下几句话:“你无须一次解决所有难题,每向前一步都是进步。事情永远不像看起来那么糟糕,任何进步都是进步,都值得庆祝,今天请善待自己。”
保持这样的正念,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也更有能力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正如“曾经,因为没有夜莺的嗓音而忧伤,后来知道,我能去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我张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