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光了整瓶红酒,从天黑到天亮。”
“当晚,我成了一个失意的人,借酒浇愁。”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看到第一句话,是什么想法,我想的是,这个人得多么难受啊,才会喝了整整一夜的酒。看到第二句,我想的是,哦,你告诉我,你很失意,我知道了。
娜塔莉这样告诉我们“作者牵着读者的手,引领他们走过有苦有乐的山谷,却绝口不提苦乐二字”。
在写作时,我们不能光是讲“我很痛苦”,我们要把令我们痛苦的那个情景展现出来,让读者阅读之后,自然的唤起他们内心的感触。
而要实现能够唤起读者内心的情感的关键是,你是否能够很好的展现出那个场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写的效果是决然不同的,这其中差的就是描写的能力。而要提高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洞察细节
我们的生活既平凡又不凡
我们的生活既平凡又美妙,生活中的种种细节都值得记下来,这是立志做一个作家的你必须怀有的思考。
我们有的时候不愿去大幅描写自己周遭的生活,认为很平凡。可是,你的寻常对他人来说也是新鲜的。光是国内来说,地域辽阔,自然风光,风俗习惯都大不一样,你觉得土里土气的家乡方言,在别人眼里也是一项有趣的事哩。
"一样东西不管有多大,多瑰丽,都还是平凡的事物。我们以为细节是日常俗事,然而有觉察力的人透过神奇的眼光看出去,奇迹同样也只是尘俗之事"
我们要对一切有知觉的存在怀抱善念
如果你需要时时去提醒自己,哦,为了写出一篇好看的文,我得看一下周围有什么。带着这样的想法,你就像带着层墨镜走在大街上刻意搜寻,除了模糊的身影,你什么都看不到。
不要紧张的像个探照灯一样搜寻周围,而要自然的融入环境,感受你所感受到的,然后把它写出来。“每次我在房里吃泡面的时候,隔壁家的小猫都会喵喵喵的叫个不停。”
当你身处一方时,自然的把自己与周遭一切有知觉的存在连接起来,然后在你的文字中注入生命的气息。
准确的描述
用准确的名词代替统称
诗人威廉姆斯曾说“不要概念,要具体的事物”。
请把“窗台上的花”换成“窗台上的天竺葵”,单单这三个字便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更清晰更具体的景象,我们的脑中会立刻浮现出“在窗台一隅,鲜红的花瓣,翠绿的圆叶,迎着阳光,一派欣欣向荣”。
请多了解一下身边的事物,当你用具体的名字来形容他,而不是用“那大树,那瓣花”来形容。你会发现,你的文章已经不自觉的生动很多。
很多人要描写一个美丽的姑娘,都爱各种化用几句经典的文辞“腰若扶柳,肤白胜雪,面若桃李,蛾眉臻首,皓齿朱唇···”看得多了,也没有感觉了。这种过于虚的描写只让人知道“啊,这是一个美人“,而美人的具体面貌,却如同身处迷雾,不清不楚。这算什么呢?相当于作者直接告诉我们,他写的是一个美人,而不是我们透过他对其面貌的描写,让我们自动产生理解”啊,长成这样,确实是一个美人啊“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叫雪下的作者写的”我的姑娘,眼睛要像葡萄一样又黑又亮,脸颊要像苹果一样白里透红,皮肤要像牛奶一样又白又嫩,笑容要像蜜汁一般又甜又美,身材要像刚出炉的面包一样的又软又胖······哎呀呀,香喷喷的,那才叫姑娘!““这段文字新颖独特,读起来活泼有趣,姑娘样貌就这样一点点的就浮现在我们眼前,实在是十分生动又传神。
活用动词
如何活用动词,娜塔莉在书中教给我们一个有趣的法子,拿出一张A4纸,对半折。
左边写上一些具体的事物(可以就把你目之所及的物品写下来,也可以放开你的思维,随意想到的各种具体事物),猫、狗、小提琴、面包、风扇、台灯、镜子、火山、头发、飞机····
右边,先随意选择一个职业,把他们经常用的动词写下来,如厨师(可以搜索厨师烹饪技法,也可以直接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炒、切、拌、打、卷、煮、煎、炸、蒸、炖、烤、焖、片····
然后我们便可以随意连字,“风扇把头发卷成了一朵花”,“台灯打了一下镜子,镜子哭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方法只是让你能够留意到动词的力量,你越是能够留意到各个词语的特质,你的文字就会越生动。
这并不意味着你每次写文时,都得拿张A4纸苦苦思索要如何用个新奇的动词才好。你练了几次,结果会发现,还是寻常的跑、跳、走最合适。看似还是用的原来的词汇,但其中的区别是,这个是你有意识的区分后选择出来的,而不是无意识的看着勉强合适就用的。动词用好了,句子就容易传神。
文字的魅力很大的时候就在于作者三言两语就能带动你的喜怒哀乐,让你随着主人公哭哭笑笑,轻易的就把自己代入进了书中的人物,为他疯狂为他痴。而要让你的文字也充满这种力量,就跟随着这句流传下来的古老的箴言吧“别光讲,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