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腊八,年味儿就来了!
这天爸爸会早早催醒熟睡中的我们,外面天还没亮,气温冷到极点,甚至雪地上还冻着一层冰花儿,他都会把我们赶出门,去捡腊八人儿。母亲不语,笑眯眯地烧着柴禾熬煮香喷喷的腊八粥。
爸爸说,等你们回来呀,这腊八粥就可以喝了,你们快去吧,晚啦就抓不着了!
这腊八人儿长什么样儿?估计只有爸爸一人见过。
他说啊,这腊八人儿很可爱的,穿着花衣裳,个儿不高,走路LA BA LA BA的,有男孩儿也有女孩儿。天没亮的时候啊,跑不快,一抓就能抓住,如果天亮了,这腊八人儿跑的快了,他就躲起来了,你就再也抓不着喽!
为了弄清这腊八人儿长得什么样,年年出去捉,年年冻的LA BA着腿回来,面露失望!
过了腊八,就是二十三。
二十三,灶王爷升天。妈妈会在晚饭后,抓我们不在的当空,工工正正跪拜灶王爷。我躲在门缝儿处偷偷地观察过母亲,纸钱烧完了,妈妈轻轻地站在台面上,小心翼翼地把灶王爷神像取下,恭恭敬敬地请到灶坑前,谦谦卑卑地跪下,口中念念有词,把灶王爷跟灶王奶奶的神像用火柴点燃。后来我问过妈妈,妈妈说要上天言好事去了,这是助他们上天。上天美言完了,不久就会回来,为咱家降来吉祥。
这一天早早蒸上一锅年糕和买来的糖瓜给我们吃,说这是粘小人嘴,叫我们千万别乱说话。只要话一错,母亲谴责的眼神一飘来,我们立马捂住嘴,然后滋溜一下就不见了踪影。这是对我们说错话最严厉的惩罚。
这里的小人有两重意思:一重说话不吉利的人,一重是我们这样嘴上没把门儿的,说话没轻没重的毛孩子。有糖吃我们自然也是高兴的,也就是打这一天起,要说好话、吉祥话、拜年话!
紧接着,家家户户开始扫房子,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锅碗瓢盆洗刷的手都打滑。爸爸在集市上买来几只碗跟筷子,说是晦气没了,添了新家伙什日子越过越兴旺。
开始有男孩子放炮仗,女孩子们都会躲开。也有几个调皮的,跟着男孩子一起打热闹。
母亲忙着添置年货,给我们添置新衣裳,连新做的棉鞋一起,好叫我们过年时穿。
腊月二十六,母亲会去割肉。日子是越过越好了,除了肥的流油的猪肉,还要称上一斤羊肉。这可是过年的肉,母亲买回来,会挂在南墙根儿下,冻他个结结实实,吃的时候割下一块儿,然后接着冻。
我始终记得,母亲把锋利的刀放在猪肉之上,随着母亲按压力量的加大白肉与红肉之间那种丝丝难舍的质感,寸寸扣动心弦。那该是多么美味的赏赐之物啊!
二十七,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走到过道口就会飘出一阵香。那是小麦的香,有一年丰收的喜悦,有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憧憬。这时候串门更加频繁了,互相交流蒸馒头心得:“她大婶子,你家馒头蒸的嘛样啊?”那白花花的大馒头,头上顶着一个个骄傲的红点点,像极了可爱的瓷娃娃。
每家每户都要蒸很多,为了吃到来年正月十五。我们小孩子是最忙的,也是最漂亮的,红点点在我们的额头、耳坠间,很喜庆,跟高兴,很炫耀,生怕别人看不到!
二十八,家里还香!
母亲会把买回来的肥肉切成大片蒸包子,这样吃起来才香。看到那鲜活的包子呀,不停的咽着口水。却再也走不动道,都等着吃到嘴边流油。妈妈准是累坏了,脸上汗涔涔的,忙活于砧板与灶台之间。包子也会蒸上几大锅,为了串亲戚的人来吃。
赶上小今年,二十九就是三十。
我们忙着帮父亲贴春联、挂挂钱儿,母亲忙着贴窗花。窗花也是母亲教我们做的,母亲把一张大红纸反复折叠,之后把借来的花样子与红纸缝在一起,然后用烟把一面熏黑,拆下花样子,把熏黑的部分用剪刀腕出,窗花就做好了。太阳一照,屋里红灿灿、暖融融的。
擀皮,是我最爱做的。擀面杖下的饺子皮在我手里翻飞,供妈妈、婶子包。过年的时候互相帮衬,已经成了当地很好的习俗。我们过年上供的饺子是素馅的,甚至葱花都不能搁,吃的饺子却是羊肉的,一年只有这一次。我曾经问过妈妈,为什么别人家的饺子都是素馅的,而唯独我们白姓吃羊肉?妈妈也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自然也是高兴,毕竟羊肉比素馅要香。
只见母亲一盖板一盖板的把饺子摆好,盖上上供用的香钱,以防皲裂和落灰。
母亲摆好神龛供品,又开始张罗年夜饭。总要摆上丰盛的鸡鸭鱼肉,母亲给爷爷、爸爸烫上一壶酒,全家围坐在火炕上的木桌上,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播吃到很晚。
收拾停当,母亲会给我们头上带上一朵纸花儿。据说是辟邪。老人们说,今晚很凶,“年”就要来了,不叫我们出去玩儿。我们没有睡意,母亲在我们的衣兜里塞下红纸包。说,年夜里口袋儿不能空着。红包刚刚到手,还没焐热,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有多少钱,够不够买喜欢的零食吃。不一会儿,一个个歪着小脑袋瓜儿就睡着了,手里还死死地攥着母亲给的压岁钱。只有父母亲,守着香炉,一晚不得睡,不等燃尽,马上又添上一根。也叫守岁!
大年初一,我们是在一连串的鞭炮声中惊醒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快煮熟。我们穿上新衣,照了又照,女孩子总要穿出去比谁穿的好看。
过年吃的饺子总要父亲烧火煮,取其一家之煮(主)之意。饺子熟了先拜奉各路神仙,护佑家人平平安安。最后才能吃饭。爷爷奶奶会盘腿坐在炕的正中央,接着是爸爸妈妈,吃饭的时候先要敬老人,小孩子们依次给爷爷奶奶拜年,给爸爸妈妈拜年,爷爷奶奶会给大红包,谢过爷爷奶奶之后我们顺坐在炕沿,开始吃饭。奶奶说,这是小孩子该有的礼数。
小小的方桌上,满腾腾的热气,家人们满面红光,神采奕奕。
哎呀,我咬到一个钢镚儿,豆腐让妈妈吃到。谁吃了,证明这一年福佑相随,钱多的花也花不完。
外面的天依然很黑,家家户户开始拜年。呼啦啦的人群挤进我们家,都是来给爷爷奶奶问安拜年。一群走了又来一波儿,屋里的热闹气氛随着声音的涨落此起彼伏。天逐渐亮起来,鞭炮一响,供桌香炉一灭,人们都说,年过了!
其实,年没过。在家乡还有扭秧歌、放烟花、十四的鬼灯、十六的遛弯去烤火。
十五干啥?十五的元宵猜灯谜放烟花,还要捏上一个面刺猬,放在大门口的门槛上,或者院子出水眼儿里,寓意招财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