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自闭症”,很多人的误区:不讲话、内向、害羞等,多与他沟通、多讲讲话、出去走走就好了。其实,自闭症是与社会情境相处的不同:周围环境、说话方式和内容、看法。 我们习惯称呼自闭症人为“患者”,它是与疾病相关,属于先天性缺陷,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答,至今是个谜。我们称自闭症人而不是自闭症患者。他只是有着性格上的特质。
在社会情境有困难,身体感官有特殊性,如:怕光、透视、声音等。在他的触觉、味觉和嗅觉都比较敏感。如:天下下着毛毛雨,雨点落到皮肤上,自闭症人就会感觉像针扎了。在语言上,自闭症人没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这也就是社会情境的缺陷,即理解缺陷。 与自闭症人相处,我们在语言上要放慢速度、调动自己的身体和表情,多一份耐心和他沟通。很多自闭症人都会遇到出行困难,如过马路,也许他知道红绿灯,但是不看车子,不左右看,没有危险意识。在公交车上,他也很难确定自己是否会下车。而我们会启动多种感官系统,去辨别,看风景、听站名、看站牌等快速反应,而自闭症人只能运用一种辨识系统。 自闭症人会出现情境暴冲:捂头、打自己、蹦跳、大哭大闹等,这是因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外界对他的刺激让他不舒服了。我们就得多观察他,和他建立关系,多了解他,知晓他会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状况,以便及时反映。当他快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慢语速沟通,有什么不舒服吗?是否吵到他了,有压力了?这时我们就快速带离他,他也许会放松。
与自闭症人相处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多观察,多一些包容与关怀。有些自闭症人是可以独立完成的,能独立完成就让他自己做,不能独立完成我们要协助他。做他背后隐形的翅膀!只要你一颗真诚的心,他是能够感觉到的,他也愿意和乐意与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