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我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从第一篇开始重新做笔记,回顾笑来老师的指导。
把从前的笔记小做对比,所摘录的内容已然大不相同。曾经觉得新颖的已不再重要,而以前不加理睬的却获得珍视。更是多了很多自己的见解。
比如前天读《你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财富》时我做了整整一页的笔记,但是以前的笔记上却只有半页不到的两三行。摘录重点也是从“元认知的概念”到“元认知的意义”转变。
再比如与笑来老师的概念理解有冲突的地方(当然我并不是说老师说的不对,只不过在我看来自己的解释可能更严谨些):
A:笑来老师对“情商”的定义:无法正确理解他人感受。
B:我对“情商”的定义:无法利用现状实现实时优势。
(因为有些人即使对心理有清晰的洞察,但是仍无法做出积极的反馈。就像理论和实践大多是分异而论,空有过程不看结果也未免概述不准。)
要说自己成长了似乎也并非无据之词,尤其是从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由方法到方法论的深入思考能力显著提升——这才惊叹原来自己已焕然一新,认知能力更是不知提升了多少。
但是关于这些概念印象的加深,我又隐隐觉得恐惧。因为某一思想一旦反复提及,它带来的思考就很容易“熄火”……这也是为什么“老生常谈”令人麻木;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却没几个能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电影《大唐玄奘》中老人回应玄奘“刹那(念顷)”的概念时说的话以及玄奘对“刹那(念顷)”的思考。
“如这个(汤勺)摆动,把这一摆动分成七十五份,其中一份便是一刹那。”
“刹那,源自梵语,意译念顷。也就是一个信念启动的时间长度。在世俗中常说‘念念不忘’,这个‘念念’同样来自佛教。”
念念不忘,是汤勺摆动一次,是想佛七十五遍。
彼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日常都说烂了的“念念不忘”竟有如此妙不可言的概念。但是由于我们的“惯于”却致使其沦为“烂话”,我觉得非常可惜。
所以回顾是一方面,提醒自己是一方面,继续深入思考是一方面——归根到底便是成长。
唔,伸个懒腰,午休过后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