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滴滴司机多次撞向乘客致其死亡,有一个点不得不说


3月14日,一名网友发文称:

在福建福州长乐区鹤上镇,其表哥和表哥女友在3月14日凌晨两点左右通过滴滴平台打车,与司机发生口角后被司机拒载,其表哥下车后向司机的车上扔了一个刚喝完的绿茶空壳,司机立马调头撞向两名乘客,并反复撞击,其表哥因此被撞身亡。

滴滴公司客服随后在该网友发帖评论区回应称,公司非常重视该名网友反馈的情况,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已私信与其联系。

15日上午11点45分许长乐公安发布消息称,2021年3月14日凌晨,该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经警方调查:当日凌晨2时许,网约车司机高某与乘客张某因订单问题发生口角并引发冲突,高某情绪失控驾车冲撞张某随后,嫌疑人高某报警向公安机关投案,受害人张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目前,犯罪嫌疑人高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步调查处理中。

这是关于这个事件的最新报道,具体情节还有待警方公布。

但是有两件事实是存在的:司机和乘客两人存在争吵。司机把乘客撞死。

从这两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冲动主导了这个过程,使得悲剧发生。

虽然具体原因我们还没得到定论,但是可以看出双方在冲突中都被对方刺激了自己,并且超过了理智的临界线。同样的一句话对不同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创伤各异。如果自己在生活过程中能觉知自己,清楚容易引起自己爆发的刺激点,并有提升自己的需求,那在每次觉知中就会减少冲动的频率,并能提前觉知然后加以克制。

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先知先觉。这就是人成长过程中自我觉知的过程。

青春期的孩子基本处于“不知不觉”的状态。因为生理的缘故,他们容易冲动,理智方面较弱。但在成长过程中会“后知后觉”,每次因冲动做了不合适的事情后会后悔,觉知自己的不合适,然后下次照旧。但是如果不断加入自己的反思和练习,就能达到“先知先觉”,每次遇到刺激点时能提前觉知,然后告诫自己快离开这个将要爆发的环境,避免对别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我用了好几年观察觉知自己,意识到在疲惫时会非常容易冲动发怒。在以前经历过对孩子老公无故发火,后来做完就后悔自责,痛苦使得自己改变,在一次一次的自我觉知中我成长了自己。现在每次将要爆发前我能觉知自己的状态,然后想办法赶紧转移,避免迁怒到孩子。

自我成长是每个人终生的工作,理性、理智、平和对个人和环境都是最佳的选择,毕竟这能直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幸福的能力难道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