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是生活在一个充满欲望与诱惑的现实世界,而不是生活在理想的乌托邦的世界。我们的孩子不是天使,而是理性尚未成熟的生命体,因此受教是必须的。
不排除有六祖慧能那样极个别极个别的天资聪颖,不需教而自悟的人,但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的人没有这样的成就。
即使“人之初,性本善”的假设是正确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也不等于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即“人自善”。
人有向善的禀赋,这是人有理性的ー个重要特征,在理性尚未成熟的孩童阶段,这种禀赋需要家长、老师等成年人的引导、启发,为将来孩子理性成熟时能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需管教”与“有度管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有度管教”?以下摘录康德的《论教育学》ー文中阐述如何让儿童“服从于法则的强制和运用自由的能力”相结合的片断,供大家参考。
《论教育学》体现了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理性为自身立法”以及最终的“人是目的”的核心思想。康德在书中的很多言语几乎字字珠玑,极富启发性!这是一本值得每个教育者再三阅读的好书,它会形成你良好的教育哲学,以便更好地指导你的教育实践。
康德是基于儿童的理性程度尚未成熟,自觉、自律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主张儿童要“服从于法则的强制”,但又担心因此儿童的“运用自由的能力”受到破坏,因此对“强制”给予ー定的限制,同时也对“自由”给予ー定的空间。请看:
教育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人们怎样才能把服从于法则的强制和运用自由的能力结合起来。因为强制是必须的。我怎样才能用强制培养出自由呢?我应该让儿童习惯于忍受对其自由所施加的强制,并应同时指导他去良好地运用其自由。不这样的话则ー切都是机械式的(注:类似于撒手不管“放羊式”的),离开了教育的人就不知道如何运用其自由。他必须尽早感受到来自社会的不可避免的阻力,以便能认识到为了独立而谋生和奋斗是多么艰辛。
这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从孩子ー进入童年开始,只要他没有妨碍别人的自由,比如大喊大闹影响到别人,就在各方面给予他自由(只有他有可能损害到自己的情况下例外,比如他要去抓锋利的刀刃时。)
(2)必须向他表明,只有在他让别人也实现自己的目的时,他才能达到他的目的,比如,人们可以在他没有按规定学习时,就不许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必须向他证明,对他施加ー定的强制,是为了指导他去运用自己的自由,人们对他进行培养,是为了他有朝ー日能够自由,即不再依赖他人的照料。
最后这ー项也是最晚施行的,因为孩子们很晚才能意识到,他们以后必须自己为生计操劳。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孩子就会终其ー生都是孩子。
康德还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出的东西外,他什么也不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将人性之全部自然禀赋从自身中发挥出来,发展人的天性,向着人性的完满实现前进。为此人们应当接受良好的保育或养育、规训或训诫,并培养技能、塑造明智、培养道德。使自己具有人性的尊严,学会按照准则来行动,成为生活中的自由行动者,既取得个体的价值,又取得公共的价值,投身公民社会为其服务。(摘自《搜狐教育》为什么康德的《论教育学》会让教育者相见恨晚?)
附: 为什么康德的《论教育学》会让教育者相见恨晚?(摘自《搜狐教育》)
康德被称为与古希腊三圣齐名的伟大哲学家,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分别从知识论、伦理学、审美几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善、美三方面阐述他的思想观点,并且通过《判断力批判》来连接《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亦即连接自然与自由,从而完整地构成了他的思想体系,对后人的影响深刻而深远。
《论教育学》体现了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理性为自身立法”以及最终的“人是目的”的核心思想,以下从《搜狐教育》上的文章“为什么康德的《论教育学》会让教育者相见恨晚?”摘录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近日读康德的小册子《论教育学》(赵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相见恨晚!康德不愧为大哲学家,开篇就语出不凡,“人是惟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这本小册子正文只有50页,内容却博大精深,对教育学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它由其学生整理出版,本是康德关于教育学的授课材料。
这是一本值得每个教育者再三阅读的好书,它会形成你良好的教育哲学,以便更好地指导你的教育实践。虽然笔者对这本小书做了内容提要,但仅仅是抛砖引玉,主要还是激发更多人去阅读它。你固然可以去读别人写的介绍这本小书的文章,但最重要的还是你必须亲自与这本小书作亲密接触,亲自与康德对话,谁也无法代替你,就像谁也无法代替你吃饭一样。
用一段话来概括这本小册子的内容: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出的东西外,他什么也不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将人性之全部自然禀赋从自身中发挥出来,发展人的天性,向着人性的完满实现前进。为此人们应当接受良好的保育或养育、规训或训诫,并培养技能、塑造明智、培养道德。使自己具有人性的尊严,学会按照准则来行动,成为生活中的自由行动者,既取得个体的价值,又取得公共的价值,投身公民社会为其服务。
康德在这本小册子中对下列问题做出了自己有力的思考。
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教育容易吗?人只有通过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教育?孩子们应该以什么为准进行教育?人应当接受哪些教育?
怎样开展道德教育?怎样开展保育或养育?如何进行儿童的宗教教育?怎样进行性教育?正式的教育应该持续到什么时候?为什么规训必须及早施行?儿童负有什么义务?
孩子哭喊怎么办?为什么在早期教育中决不应该对孩子叫喊说:“呸!真可耻,怎么能这样”?儿童可以参与哪些运动或游戏?从中可以学会什么?为什么儿童要学会劳动?人们怎样才能把服从于法则的强制和运用自由的能力结合起来?儿童说谎怎么办?应当奖惩儿童吗?怎样惩罚儿童?
应当培养的心灵能力有哪些?培养人心灵能力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怎样培养知性?对理性的教化应当怎样进行?
怎样培养记忆力?学习活的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儿童教育可以从地理开始?怎样驾驭儿童的意志?应当给儿童付以酬劳吗?为什么童年是最艰难的岁月?儿童——特别是学童——的品格中首要的一条是什么?为什么知道得少而深比知道得多而粗要好?为什么不能指望朝觐、苦修或斋戒能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很多人在现实中变得心肠很硬?为什么儿童更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性的概念对自己进行评价?
人有哪三种意求?恶习可分为哪三种?德性可分为哪三种?人就其天性而言在道德上是善还是恶?什么是宗教?什么是良心?指向自身的性快乐(手淫)有什么危害?如何消除这种诱惑?儿童的灵魂应当热衷于什么?
康德在书中的很多言语几乎字字珠玑,极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