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以来,我看到不少文章,都提到人的独处能力。确实,有不少人不习惯独处,工作时有同事,生活中也得有好闺蜜,好基友,再不济看热热闹闹的韩剧、综艺节目。反正,就是不要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太寂寞、孤独。没有人参与自己的生活,好象被全世界抛弃,一定要融入人群中,才觉得自己不但活着,还活得不错。
在人群中,才会有比较,而往往人的幸福感也是自比较中得到。觉得自己活的辛苦、可怜,看到有比自己活得更苦逼的人,心中就释然了,自己还不算最苦的。我便常遇到此类人,跑来我处诉苦,工作好累,同事好难缠,我就回对方,是啊,工作累,每晚加班到很晚,都没时间做自己的事,对方一下子就高兴了,哎呀,还好,我不加班,心里马上平衡了。
有多少人尚活在别人的认同里,活在外界得来的喧嚣里,热衷于把活得好展示给外人看,外人嘴里觉得你活得好,自己便高兴,真觉得自己活得蛮好。真活得蛮好的人,害怕独处吗?一定要在人群中通过他人来彰显这样的好吗?不一定。每个人的生活,从来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剥去外在的表象,怎么算好,如何过好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
看汪曾祺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自得其乐》,他说他年青时爱唱戏和吹笛,到后来只剩下写写字、画画画、做做菜。不管是写书法,还是画画做菜,他都能乐在其中,玩出意思来。我个人也欣赏汪曾祺写的散文集,读起来很有趣。他的这些爱好,都不算是热闹的,不管有没有人捧场,图个乐呵,全属自娱自乐,及至到最后做得好,有朋友闻名而来,想要他的书法画作,想尝他做的菜,那是另一回事。
我也见到朋友圈里有若干人,要么晒自己下厨做的菜,要么晒自己日常习练的书法,还有晒画画的习作,平素临的贴子,其实都算自娱自乐。因为这些小事,只有自己先做得高兴,才愿意展示给他人看,我以为他/她们是属于能自得其乐的人。我还见到有朋友晒阳台花花草草,小花园都是自己打理,等台风一来,怕刚挂了果的植物被吹坏,担心得很。
3
至于我自己,也有一个小小阳台。阳台花盆里,种的全是最不起眼的花草,几盆太阳花,长得茂盛,还是我往年在外面运动,偷掐回来的一个分枝,类似二根指头那样大小。去年插在花盆里,初时长得挺好,开的花五颜六色,等秋天一来,便渐次枯萎,直至再也看不到绿色,只剩下孤零零的几根枝杆。不曾想,今年春天,它竟然又发芽了,越长越繁盛。我另外掐枝又种了六盆之多,长势都不错,隔三差五给它们浇水,看它们慢慢发出花苞来,是我的乐趣之一。
还有一盆观音莲,是从花店买回来的。小小一盆,由中间的那一朵开始,它的外围发出来一圈小朵花蔓,足有四五朵之多。见它们长得实在挤迫,我便分了盆,到现在越长越大,绿油油的刹是喜人。薄荷是最好养的,不管它,它自己由着季节自己长。喝茶时掐几朵放在杯子里,清香怡人。还有一盆荔枝苗,当初是吃了荔枝后把核放在花盆里,没想到竟发出芽,当时觉得好玩,就一直养到现在,也有五年了吧。
植物们是很奇妙的,象蒲公英一样,它的籽是靠风来传播,风一吹,飘到哪里,它也就长到哪里。三年前买的一盆桅子花,只有第一年开了花,从第二年开始就只长叶子,不发花苞。本想拔了它,重新栽种别的,无奈根部扎得太深,也只好由它去。虽然它不开花,但花盆里却总是长出别的花草来,郁郁葱葱,喧宾夺主,长得比主人还喜庆。比如,今年就自发长出一棵玉米苗来,最开始,怕影响桅子花的生长,想要拔掉,后来一想,反正你也不给我开花,不如百草其放好了。谁知到现在,风头一时无两,竟真的盖过了桅子花来,长得比它还要高,还要大棵。每天早上,看它的生长情况,变成我的保留节目。
在我的梳妆台上放了一片绿萝,是用小瓶水培养植,到如今也五年有余。最厉害的是富贵竹,只有一棵,我郑而重之放在一个大瓷瓶里用水养起,现在长得比我还要高,虽有瘦竹之姿,但陪着我也有8、9年了,是我的宝物来的。
花草不在于有多名贵,而在于由小至大,从无到有的那种过程。所以,我能理解有人喜欢园艺,喜欢从种子开始栽培的乐趣。从幼芽破土而出,到渐渐长大,那是一种创造的心情。和它们相处越久,越是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越是想看着它们迎风摇曳,自由生长的模样。一棵种子播下去,就不管不顾的疯长,我喜欢植物们的这种劲儿,有无限的生命力,给我很多启示。
4
这几年因为坚持健走,又体验了另一种乐趣,在海边感受大自然,听风吹过发丝,观察那些在阳光下大汗淋流漓跑步的人,发现某一棵开花很特别的树,偶遇一撮长得很奇怪的蘑菇,看清晨在海里捞蚝的人们,闻小朵桅子花浓郁的香味,看一排排飞鸟迁徒来海边过冬…… 有太多太多平时不注意根本发现不了的隐秘小欢喜。
我常想,为什么每天早上到了固定时间,我就会来到窗边,观察今天的天气如何,是不是可以出去运动。不仅是为了健康吧,也为了大脑可以暂时切换到另一个频道,体验生活的另一面,这一面没有如山的工作,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没有那些琐碎的小烦恼,只是放任身体和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只是这样,也如同重新充了电一般,动力满格,明日再战。
还有我一直喜欢的摄影,最初只是拿来当作磨炼观察力的练习。日子渐长,发现每天拍照,修片,和ig上摄友的互动,成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手段。它不再仅仅是我观察周围世界的窗口,更是一种心灵的治愈。它使我的注意力从关注小我上移开,不再沉浸于琐碎小事,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发现美,呈现美,分享美。
5
这些生活中细小的自得自乐,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丰富了我们的生命。也使我们间接掌握了独处的秘密,就是打开自己的五感,用心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份赠予,感受那些微细的美好。
叔本华说:“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
唯愿我们既能生活在人群中,又能在独处时安顿好自己的心,活出自我的一方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