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极其不喜欢旅游的人,但这几年坚持读书下来,我越来越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旅游了。
其实,旅游和读书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它能让你看到一个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旅游,是让你从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到达另外一个陌生却又充满新奇的地方。通过空间的转换,让你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
读书,就是让你从原有的认知,逐渐升级到另外一个认知。通过认知的改变,从而改变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同样使你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记得去年做《余秋雨散文》新书发布会时,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对话:
记者:余老师,您认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两者的关系如何?
余秋雨:在我这里,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这只是一段平常的对答,但对我来说,却感到非常震撼,它仿佛将我头脑中很多零散的认知,一下子串联了起来,有一种豁然。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因为我们认为“知易行难”。读万卷书,是知;行万里路,是行。
比如,我们刚毕业,一肚子的知识,正是踌躇满志时,可是发现在工作中,却怎么也倒不出多少。学历是知,工作是行,你说是不是知易行难?
再比如,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执行力太差!”执行就是行,执行力差,就是行难的表现。
可是王阳明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认为知和行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浑为一体的。知本身就是行,它是行的开始,行是知最终的完成。
行,有开始,有中间,有结束。知,同样也是这样一个逐渐迭代的过程。行动的过程其实就是认知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所以,有什么样的行,就有什么样的知,在行动的开始,不可能收获最终的认知,知行永远是合一的。
为什么有的人去旅游,回来能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攻略,而有的人却是躺下呼呼大睡?
为什么有的人去旅行,可以写出那么漂亮的游记,而有的人只能发个朋友圈,说一句好美啊!
为什么有的人去旅行,可以拍摄那么夺人心魄的美景,让你身临其境,而有的人只能给你看的是她美美的自拍?
所以,读书和旅行一样,如果你不能做到“书就是路”或“路就是书”的境界,那么读万卷的书,你也不过是一个书虫;行万里的路,你也不过是个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