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钱包惨案的日子又要来了,不知道你的购物车是不是又蠢蠢欲动了,是不是感觉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了?
然而每次双十一结束之后,总是后悔的发现买了一大波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衣服不合适,鞋子不好穿,东西用不上,最后要么退货,要么搁置。据说,每年双十一的退货率超过50%。
可是到了来年双十一,又是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看着自己的手不受控制的点点点,真是想要将这手一剁了之。
其实吧,在心理学上,早就有了分析,今天带你十分钟速懂心理学。
首先,总是找各种理由来剁手,这种购买叫狄德罗效应。
每年一波一波的双十一,后悔之后发誓,来年一定管住这双手。但是到了来年,总是发现,自己会有各种理由让自己去购买。
比如你买了一条新裙子,总觉得需要买一双新鞋子来搭配。
比如家里买了个新沙发,紧接着发现沙发旁边的老茶几不搭配了,换了茶几,茶几上的台灯又不搭配了。
比如你办了张健身卡,于是你想要买健身服,护腕,跑鞋......
这种购买,被我们亲切的称为狄德罗效应。
生于1713年的狄德罗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大半生生活清贫,连女儿准备结婚,都没有能力提供嫁妆。尽管穷困,但是因为他是法国《百科全书》的主编,所以还是挺出名的。
当时俄国凯瑟琳大帝听说后,用1000英镑买下了狄德罗所有的藏书,这下狄德罗有钱了。这是他的帅照↓
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新的地毯替换了家里的旧地毯,新的餐桌配上了精美的雕塑,还买了一面新镜子。
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总之就是说一个人得到一件美的不要不要的睡袍继而更新了自己整个配套设施的故事。后来,经济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是指人们在拥有新的财产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因此,我们为了满足感而购买自己之前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看!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有心理学因素在作怪。
生活中,我们总是倾向于占有更多,倾向于升级、积累、添加、扩展,却很少考虑简化、降级、减少的事情。用社会学家的话说就是:「不断升级我们现有东西的压力是持续递增的。」
然而双十一买买买,并不全是你的错,更大原因在商家
俗话说,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每次走进商场,只想买一包纸巾,最后扛回来一大袋零食!每次打开淘宝,只想买一双拖鞋,最后购物车里堆满了鞋、衣服、裤子...
遇上这种身不由己的购物经历,别光埋怨自己没有自控力了,有时候,更狡猾的是商家呢。我只是想紧紧握住那偷溜的钱包,怎么这么难!!!
每一个超市都是一个猎场,你可能是猎手,也可能是猎物。当年步入一家超市的时候,往往你的大脑和五官已经被狩猎了!
超市的生活常用商品往往在店内最深处。鸡蛋,牛奶之类的产品能吸引你逛完整间店。舒缓的音乐和明亮的装修可以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这往往就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额。
平均身高的水平视距摆着高利润的商品。这是零售业的基本常识,同时在儿童水平视距上摆上零食和甜品,这样的举动也是超市精心布置的。
在商品价签上删掉“元”“¥”等符号和字眼。一个单纯的数字价格会减少商品和钱的逻辑关联。 当你看到“限时抢购”“每人限卖三个”之类的标志时,是不是觉得并不会影响你的决定?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不要自主的起了反应,那些「限时抢购」会刺激人体产生多巴胺,而这激素会刺激人管不住自己的手。****同时由于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天性,对被限制供应的物品,特别是对有限食物的储藏是会带来生理快感的。
令人又爱又恨的双十一,玩转的还是心理学。
双十一的降价策略,总是会让购买者疯狂,看起来好像在双十一期间,狠狠的赚了一笔,殊不知,却入了商家的圈套。
聪明的商家很比较早的双十一预热期间,给商品提价,进而提高购买者起初的心理预期,然后在双十一当天,降价到半价,就会刺激购买者疯狂的涌入。
比如一件商品,原价900,日常打折800块,于是购买者的心理预期就是800块。而在双十一的宣传前期,这个商品会被普遍提价到1300甚至更高,在双十一当天,降价到800元。购买者的心理预期是1300,而800元足以让他们蜂拥而来。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锚定效应」,是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锚定效应」也影响了我们的方方面面。这往往影响了我们对事物价值本身的判断。
人们愿意花五六千买一部手机,却冒着中病毒的风险去找哪里能下载破解的 APP。
人们愿意一顿饭吃掉两三百块,却因为两本书太贵而不舍得购买。
但是套用「锚定效应」,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种扭曲的心理了:
一个 APP 我们可以用许多许多年,而且它会为我们持续带来正向收益,只是我们习惯了免费或者破解的软件,就很难适应花钱去购买 APP。
几本书所带给我们的效益,远远大于一顿火锅,可是我们习惯了下载免费书籍,购买盗版书,于是很难适应一本好书会买近百元。
那有木有什么办法,管住这双手呢?
实际上,真正想对抗商家,无论是线上的淘宝京东,还是线下的超市门店,你都要好好修炼一下。
对抗商家,可以自己思考三个问题!
1)它为什么这么卖?
刚才讲了狡猾的商家种种心机的设计,努力想要在人走入超市,或者是打开页面的时候,就控制住用户的心理。
那么我们在走进超市前,就先想好,自己要买什么,并且想清楚商场这些腹黑的小九九。
走进超市:
- 利用超市的设计,直接在边边角角的货架找你需要的物品,
- 在推车时保持速度均衡。
- 永远不碰在收银台排队时手边的那几样商品,那是全超市利润最高的存在。
打开页面:
- 直接搜索你想买的东西,放入购物车
- 如果真想等某个时间点降价,就在自己的购物规划上记录下来。
- 千万不要看它们的组合购买计划。
- 不要看它们的买满多少钱送什么...
- 如果实在不行,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列好一张购物清单。
2)商品对我的价值是什么?
买一样东西,其实买与不买,只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个商品买来干什么?
- 我需要在这些方面使用吗?
- 我能够用好它,发挥出理想中的功效吗?
你打算购买一样东西,迅速的想清楚这几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立即下单,答案是否定的,直接离开,或者是删除购物车。
不要犹豫不决,因为过长时间的决策,会大量消耗你的自控能力,会让你疲倦,进而在接下来的购买中抵抗力更加低下。
3)商品的效益如何?
正如刚刚我们所说的「锚定效应」,这一个问题,就是对「锚定效应」的破解。
我们要对商品对我们自身的价值,重新锚定,而不是在商家的宣传之下,建立自己的印象。
比如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顿饭和一本书的价值关系,重新认识一件商品对于你生活真正的效益。不妨为自己列出一个物品效益表,然后为这些物品设置属于你自己的优先级,购买的时候,顺着这样的优先级购买就可以了。
其实,管住自己,是一种习惯!
上边给你提出的设问,不是期望你能真正管住自己的手。真正想要在双十一的惨案中幸存,就需要养成你良好的购物习惯。而良好的购物习惯,则是你对商品价值良好的认识。
其实,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只买真正有用的,有用的要买最好的。
好了,今天的十分钟心理学就到这里,双十一快到了,不知道这篇文章让你想起了谁呢?不如将文章转给Ta, 看能不能有所帮助呢?
至于能不能真的帮Ta停下买买买的手…………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