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去看豆瓣书评了,看完那不勒斯四部曲,我希望第一时间把感受写出来;没时间去找相应的资料,过了这段时间,我又会像之前一样变得在敲打文字时娇柔做作,毫无诚意。
我喜欢却不欣赏莱农,她那么真实,善于分析,细腻的心理描写好像把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做了分析,毫不留情的在巨大篇幅里展示出一个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她是如此真实,我忍不住摘抄这本书里莱农视角的精彩心里剖析,看完之后粗略一看原来那么多地方都被我做了标记。
我欣赏却不喜欢莉拉,她那么优秀,像一颗闪光的钻石,璀璨夺目。莱农说自己的一生是为了提升社会地位所做的低俗斗争,我在想,那么莉拉的一生呢,她头脑聪慧好像什么都难不倒她,她一生受挫,从一个坎上跌倒,从另一个坎上站起来,却又再次跌掉,局限在那不勒斯的人生意外的拥有深度和广度。莉拉的性格中带有毁灭倾向,从她的毫不在意开始,肆意挥洒聪明才智,毫不吝啬的挥霍,她不在意无关紧要的人,她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在冷漠的表情和无情的讽刺下是一颗独立敏感的心。
一方面,莉拉的性格塑造了她的与众不同,几乎所有的主要男性角色都被她迷倒
索拉拉兄弟、尼诺、斯特凡诺、恩佐这些人被她的个性与美貌吸引,另一方面,莉拉的性格也让她在失去蒂娜之后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成为第四部中后半部那个四处闲逛的老人,她是如此纯粹和专注。在莉拉失去对生活的激情之后,这本书迅速进入到了老年部分,然后结束。
尼诺是怎么了?从一个正直帅小伙儿,变成了直立行走的泰迪,看到尼诺和保姆大妈偷情那部分时我觉得是作者为了推动情节强加到尼诺身上的,后来想想,搞不好这才是真的尼诺,之前的他是莱农眼中的闪光少年,现在生活在一起后近距离接触才逐步发现这男的真面目,从高中时和老师女儿莉迪亚在一起到嫉妒莱农才华把她文章偷偷扔进垃圾桶,这男的缺点有迹可循,莱农的汹涌持久的爱情让她选择性忽视了尼诺追名逐利的品性,后来发现了也没有离开,这时候不是爱了,一方面的长久爱慕的惯性,一方面是一个离婚女人的现实问题,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她没钱。
这方面莱农前夫彼得罗倒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自始至终保持风度,虽然在结婚期间贬低莱农,不希望妻子的成就比自己高,在尼诺和全书其他男人的衬托下也是可靠的人了。
作者是如此注重真实,以至于这本书里根本没有可以崇拜的偶像,看到最后是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形象,即使是反派角色索拉拉兄弟也是丰满立体的,这两个人被莉拉贴上了无恶不作的标签,聪明的莉拉在和索拉拉兄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两人很少直接的对莉拉和莱农动手,他们内心中怀有尊敬,对莉拉才智的尊敬,对莱农社会地位的尊敬,所以说起这两个人的坏,是那种典型意义的坏:在城区无恶不作,放高利贷,财富累积财富。那么莉拉为什么这么恨这兄弟二人呢,会不会是一种身为莉拉的直觉?她知道怎么和这种人打交道,她有预见性的看到了兄弟二人的危险性,在城区的人逆来顺受之中对兄弟二人不屑一顾, 在兄弟二人假装有礼的外表下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本质。
米凯莱这个人还挺精彩的,全书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对莉拉的狂热中,后来莉拉不知道做了什么让阿方索发现自己男性外表下女性的内心,允许他模仿自己,结果阿方索真的吸引到了米凯莱,这是我想象不到的发展,怎么米凯莱就突然喜欢上莉拉的影子阿方索了呢?是出于对莉拉的爱吗?还是说其实每个人潜意识都是双性恋,只不过米凯莱这一面被阿方索激发出来了?不过后来又被他哥哥给拽回来了,后来他们竟然也有去参加被人打死的阿方索的婚礼,这兄弟俩在这一刻竟然变的不是那么讨厌。坏人就是这样,你一直坏下去还好,一旦做了几件好事,就会收获同情和理解。可是莉拉不是善于原谅和理解的人,对他们知道被枪杀的那一刻依旧恨之入骨。有一件事我必须分享下,一直觉得HBO电视剧中哥哥的扮演者有点像乔振宇,脸型和眼睛有点像。
詹纳罗这个小伙子也挺奇怪的,他是莉拉的儿子,小时候聪明,越来越像亲身父亲斯特凡诺,平庸懒惰,和莱农二女儿同居,最后被甩了,还住在莱农家里,成为她的“管家”,是莉拉太强势了吗,孩子变成这样逆来顺受的模样,也不是吧,小时候莉拉为了儿子健康成长忍受暴打,在暴力和被限制自由的情况下还要亲自设计益智游戏开发儿子智力,可能在莱农视角看不到的情况下,比如说和舅舅里诺,父亲斯特凡诺的相处中詹纳罗改变了。
莉拉女儿蒂娜的丢失像是一个象征手法,小时候布娃娃蒂娜丢了,长大后女儿丢了,后来莱农收到了失踪的莉拉寄来的布娃娃,为什么要设置这个情节呢?莉拉去了哪里?活泼可爱的蒂娜去了哪里?只有在这一刻,我才能从书中逃离出来,告诉自己这不是真实的。
这本书的情节是如此曲折,让你有理由相信,即使再狗血,作者也能把真实添加进去,每一句话都像是对自我的剖析和人生回忆录,真有这么一个莱农,和这么一个莉拉,有这么一段亲密又猜忌的友谊和这一个跨越60年的漫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