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其本义为寺院正面的楼门,属于“禅刹七堂伽蓝”之一。
七堂伽蓝是形成于宋代而延续至今的寺院建筑物布局模式。一般认为,比较完整的寺院应包含: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讲堂,斋堂等建筑设施。
关于“山门”一词,《法苑珠林》卷三十九有关于荆州河东寺的记事:“寺开三门两重七间”。所以山门也是寺院的代称,表达空、无相、无愿的思想,故称“三解脱门”。其中,中间的叫做空门,左边为无相门,右边为无作门,因此一般人进入寺院应走两侧门,中间的空门是出家人走的,所谓“遁入空门”就是这个意思。此外,三门还有智慧、慈悲、方便之表法意义。
从建筑形式上讲,寺庙山门从古朴简约到豪华庄重分为牌坊式、牌楼式和牌殿式三种。如果是牌殿式山门,一般是门洞式建筑,还会有山门殿和守门力士像,而两个力士也叫作山门之主。不过和寺庙天王殿里的“天王”们一样,佛教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大部分寺庙的守门力士形象也渐渐从古印度形象汉化成人们所熟悉的“哼哈二将”了。
封神演义中的哼哈二将,一个叫郑伦,一个叫陈奇,他们原为商纣王的部将,都曾拜高人为师。郑伦能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陈奇则养成了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见之者魂魄自散。在姜子牙封神时敕封郑伦、陈奇镇守西释山门,他们也就成了中国民间所流传的哼哈二将。
最后,为大家奉上长三角地区不同形式的山门建筑示例:苏州乾元寺山门为牌坊式;灵岩寺则为牌楼式;“东南第一丛林”常州天宁寺则属于牌殿式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