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听说,运城国际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又在数学课上玩起来了。坐上“神奇校车”,他们似乎拥有了神奇的魔法,把身边的东西通通测量了一遍……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运城国际二年级神奇的数学课堂!
(一)“步、拃、庹”的使用
“神奇校车”把我们带进了远古时代。那时的人们要生存,首先需要解决吃饭问题,就得外出打猎。打猎工具有的长,有的短,那我的工具比你的长多少呢?用什么来测量呢?赶快想一想,猜一猜,这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测量,人人都有?猜出来了吗?是的,是我们身体上自带的测量工具:一步,一拃、一庹,是最早的测量长度的三把尺子。快看!二年级的小朋友们用它们测量出了身边物体的长度!
我把测量的过程写绘出来了,爸爸妈妈们,你能看明白我是怎么测量的吗?
(二)“寸、尺、丈”的发明
用“步”“拃”“庹”这些自身携带的测量工具来测量,可是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有人测出了3拃,还有人测出了5拃呢?原来每个人的“一拃”是不一样的,当然,一步、一庹也都不一样。这样,我们交流起来很不方便,那么,到底是以谁的测量结果为准呢?这时,部落里最强大的首领就规定了以自己的脉搏到手腕之间的距离为“一寸”,“寸”一般用来测量一些小的物体的长度,例如:树叶、橡皮、铅笔、钥匙、手机等。
这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想测量一个人的身高怎么办?我们得发明比“寸”更大的长度单位。于是,我们的祖先又规定从脚掌到膝关节的长度为“一尺”,这样,“尺”就可以测量一些较长物体,例如:猎物的长度、衣服的长度、门的高度。但是如果想知道从一个山头到另一山头的距离,用“尺”来测量就太麻烦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就又得发明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丈”了。
(三)国际单位“米、厘米”
我们国家有了自己使用的长度单位“寸”“尺”“丈”,但是要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度量的基准又不一样,怎么办呢?我们就得统一测量单位。于是,国际长度测量单位就诞生了,也正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米和厘米”。你们可以使用它们来测量什么呢?一起来欣赏我们测量后的写绘作品!
经历了一次次的认知冲突,孩子们的测量观念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下一站,“神奇校车”将还会带我们去哪呢,好期待呀!哇哦,一起来聆听一个关于长度测量的绘本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