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马老师的读书分享,马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园丁与木匠》这本书。这本书我是第一次接触,刚开始以为写的是关于老师的,后面才知道原来是关于父母的书籍,瞬间我提起了兴趣,赶紧摆正了自己的坐姿。不瞒大家,目前的我正受着亲子关系的极大挑战。我是一个12岁孩子的妈妈,儿子目前和我的关系时好时坏。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却拿他束手无策,经常弄得我晚上睡不着觉。听了马老师的课,我马上入手了这本书,并大概了解了书中的内容。
《园丁与木匠》是艾莉森戈普尼克的最新作品,书中的主要内容是说:“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重要的不是技巧;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 本质是爱。”全文先介绍了什么是父母,什么是孩子,爱的三面手(父母、祖父母、异亲)的教育意义,进而又从看、听、玩、练四个角度说明了如何教育孩子。马老师给我们提取了精华,做为家长首要的是要赢得孩子的信用。高手父母和普通父母的区别是你是园丁思维还是木匠思维?而两者之间的区别也非常大。木匠思维是一种固定型思维,它倾向于“我说你听、它是陪孩子学,塑造孩子,多花钱报班。”而园丁思维是一种成长型思维,它主张:“你说我听、教孩子学、做好自己、多花时间陪伴、为孩子提供更好环境。”
其实听完以后,我觉得重点就是父母要首先做到不焦虑。可是这点说的容易却很难做到,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孩子考试没考好,或者今天被老师约谈了等等就火冒三丈。我们经常打着“为孩子好”旗号去帮孩子安排好一切,可是却忽略了我们所安排好的一切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吗?经常我们是因为孩子没考好而生气,还是因为自己的面子而生气呢?我们把自己没活出来的样子寄厚望与自己的孩子,希望他活出我们希望的样子。可是换来的是孩子累,自己更累。那我们可以不焦虑吗?去搞好亲子关系,按照孩子需要的去满足他?显然也不行,因为放纵不等于纵容,放纵应该也是有边界和规则的。对于亲子关系,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还存在很大的困惑。书买了还没到,等到了再好好学习下。而目前至少我能做的是每天多点正能量,每天对孩子表扬多一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