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想象过最好的生活,就是一家书店,一杯热茶,一个人。
“我们并不完全是长篇小说,我们并不完全是短篇小说。到了最后,我们是作品全集。”A.J.躺在病床上,想要告诉玛雅他在书中读到的一生。
《岛上书店》这本书讲述了A.J.人近中年,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唯一珍贵的财产也不见了踪影。但是因为一个未婚先孕的母亲留下的女孩玛雅,A.J.收获了亲情,收获了友情,收获了爱情,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这本小说以最轻描淡写的语气,讲述着生活的真相,生活就是尽管我们一无所有,尽管我们总是被打倒,尽管我们的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显得荒谬可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选择认真地生活。
A.J.用冷硬的态度对抗着时代的一切,格格不入地生活在这座小岛上,除了书,好像没有什么能牵动他的情绪。但是玛雅的出现改变了他,“一旦一个人在乎一件事,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因为收养了玛雅,他开始重新找到了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他开始从爱妻去世后的茫然和难过中走出来,打开了人生的新局面。
岛上书店作为一个小说里隐晦的线索,我觉得它像一个乌托邦,“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个地方”,这个地方是A.J.和阿米莉亚相爱相知的地方,也是玛雅被收养开始新人生的地方。这个地方用书本对抗电子阅读器,用固执的标准对抗肤浅的流行,用理想主义对抗现实的无可奈何。
这个故事里,没有一个大奸大恶的人,也没有一个悲天悯人的人,有的只有一个个在现实面前无可奈何,但又心怀希望的人。
年逾三十还未结婚的阿米莉亚,一直坚持寻找灵魂的共鸣;人生突遭变故的A.J.,一直用冷硬对抗时代的发展;被丈夫背叛屡次流产的伊斯梅,一直在虚假中坚持自己的婚姻。但是最后,在岛上书店,他们有的找到了自己的缺失的另一半灵魂,有的开始学会用温柔的视角看待世界,有的终于从虚假中走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
童话故事总是写到“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之后,便不再赘述,因为这之后的故事,不再是童话,而是人生。童话是水晶鞋和南瓜车,现实是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童话是幸福快乐,现实是苦中作乐;童话是一幅价格高昂的油画,现实是一张未经修饰的照片。
《岛上书店》表面上为我们建造了一个这样的乌托邦,但事实上,它所描述的,是生活的真相。生活就是我们可以一直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生活就是我们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认可失败,生活就是我们一直走在沙漠里,但是偶尔能看见仙人掌的花。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我们好像一直在说,我们应该阅读。我更愿意把阅读当做一个爱好,而非是一种学习方式。阅读的本质是在和作者进行对话,好想通过这种方式,你在人生中遭遇的那些坎,都能轻而易举地迈过。
那些我遭受的孤独,那些困扰我的问题,那些无能为力和坚持到底,早就有人经历过、思考过。阅读不能给出生活的答案,但是它能给出生活的选项。平凡很好,高尚也很好;旷达很好,敏感也很好;采菊东篱下很好,忧天下之忧也很好。人生千姿百态,或许我们不能一一经历,但阅读能使我们看见、经历别人的生活。
当你读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月下告白,你也忍不住心动;当你读到黛玉持锄葬花,你的心也被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绪笼罩;当你读史书、传记,你能够开始想象,另一个时代的英雄主义。那一个个文字之间,是英雄气短,是琼楼玉宇,是一段段故事和作者的灵魂碎片。文字有其生命,这也正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对于我来说,我喜欢阅读,是因为我与周遭格格不入。你所有的想象,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你所有的思考,总被人认为古怪——就像那些人对玛雅的印象一样;你所有的坚持,总被人认为不合时宜。
“我喜欢跟喜欢讨论书的人讨论书。我喜欢纸,我喜欢纸的手感,我喜欢书插在裤子后兜里的感觉。我还喜欢新书的味道。”警长兰比亚斯作为一个从来不喜欢看书的人,在小说的最后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并且接手了岛上书店。
我想,这就是阅读的意义。
“如果真有天堂,天堂一定是图书馆。”
手边是喜欢的书,眼前是喜欢的人。这大概就是幸福吧。书店像是这个充斥着钢铁怪兽最后的世外桃源,我们躲在里面,努力地对这个不断前进的时代说:“慢一点。”
科技或许能让我们很快地看到一本书,却无法让我们体会捧着一本书的闲适和庄重;科技或许能让我们快速方便地购买一本书,却剥夺了我们亲手抚摸书封、仔细对比思考的权利;科技或许能让我们读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文章和思想,却阻止了我们深度思考。
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个地方。或许是因为,没有了书店,我们的灵魂终将在高大的钢铁迷宫中失去方向。
《海上钢琴师》里,1900站在甲板,面前是纵横的街道,他却选择在船上结束一生。书店于我而言,就像是1900的大海,尽管我不会选择永远地呆在大海上,但那里的确是我的栖息之所。
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个地方,没有爱好的人生算不上是个人生。书店是我心中的乌托邦,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乌托邦。
人生长途,一壶酒,一本好书,欣然向往。